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编材料力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276517
  • 作      者:
    张少实主编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国家工科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十一五’教材规划”中的重点教材。本书编写过程中,充分注意到后续课程以及当代工程设计思想、理念与方法的深刻变革;刻意追求加强与适当拓宽基础,强化应力与应变分析主线,突出力学、几何、物理三大方程,向当代前沿开设窗口与接口等总体目标。本书在内容、体系、结构与问题表述上均有较大的创新。
  全书包括绪论、应力状态分析、应变状态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应力应变关系、轴向拉压、扭转、弯曲、组合内力时杆件应力计算、能量原理、超静定结构、材料失效及强度理论、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联接、弹塑性变形与极限载荷分析、疲劳与断裂、压杆稳定等16章。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本科各专业教材,亦可作为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1)连续性假设假设变形固体在其整个体积内,连续地、毫无空隙地被构成该固体的物质所充满,即变形固体内的介质是连续介质。这样,在材料力学中就可以引入无穷小概念并能运用数学中的微分、积分等分析方法。
  (2)均匀性假设假设变形固体内各个质点(或各个部分)物质的性质都是相同的。这就是说,从变形固体内任意切取一体积单元,其物质的性质与所切取的部位、切取的大小无关。譬如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我们在物理学中早就熟悉的),由于有了均匀性假设,那么它对变形固体内任何一点都具有相同的数值。
  (3)各向同性假设假设变形固体内每一点处,沿任何方向物质的性质都是相同的。这样,若在变形固体内切取一体积单元,其物质的性质与该单元在变形固体内的方位无关,这种性质称为各向同性。具有各向同性的物体称为各向同性体,否则称为各向异性体。
  从微观或细观的角度来说,制成变形固体的任何材料都是不连续、不均匀和各向异性的。例如工程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其内部总是存在诸如砂眼、气孔等各种缺陷;即便是没有缺陷,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问还会有空隙,因而是不连续的。钢材是由铁、碳等元素组成,不同元素其性质不同,因而钢材是不均匀的。金属中包含着许许多多且排列错综复杂的晶体,就每个晶体来说,不同方向性质是不相同的,晶体是各向异性的。但是,由于是从宏观的、统计的角度来研究变形固体的力学行为,因而完全可以把变形固体假设成连续的、均匀的各向同性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面临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不同,在某种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假设。譬如,近些年来高技术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纤维、基体和界面相复合而成。对于这类材料,即使是从宏观、统计的角度来研究,纤维、基体和界面的性质也是完全不同的;顺着纤维方向和垂直纤维方向的力学行为也是大不相同的。这样,在复合材料力学学科中,就需放弃均匀性假设和各向同性假设,把复合材料制成的变形固体视为非均匀的各向异性体。
展开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强度 刚度 稳定性
1.2 变形固体及其基本假设
1.3 外力及其分类
1.4 变形与位移

第2章 应力状态分析
2.1 内力
2.2 应力的概念 正应力与切应力
2.3 一点的应力状态 切应力互等定律
2.4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解析法
2.5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图解法
2.6 三向应力状态分析
2.7 微体平衡
习题

第3章 应变状态分析
3.1 应变概念 线应变与切应变
3.2 位移与应变的关系 几何方程
3.3 应变协调条件 相容方程
3.4 平面应变状态分析
习题

第4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关系
4.1 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基本试验
4.2 轴向拉伸和压缩试验
4.3 常见工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4.4 应力松弛与蠕变
4.5 各向同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
4.6 应变能
4.7 各向同性材料弹性常数间的关系
4.8 各向异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
习题

第5章 轴向拉压
5.1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
5.2 轴向拉压杆的应力
5.3 圣维南原理 应力集中
5.4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变形能
5.5 轴向拉压超静定问题 温度应力 装配应力
5.6 构件受惯性力作用时的应力计算
习题

第6章 扭转
6.1 扭转杆件的内力
6.2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6.3 圆轴扭转破坏模式的分析
6.4 圆轴扭转变形与变形能
6.5 非圆截面杆扭转
6.6 薄壁杆的自由扭转 剪力流
习题

第7章 弯曲
7.1 梁的内力 剪力与弯矩
7.2 剪力图与弯矩图
7.3 载荷、剪力及弯矩间的关系
7.4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7.5 有关弯曲的讨论
7.6 弯曲切应力
7.7 开口薄壁非对称截面梁的弯曲 弯曲中心
7.8 梁的弹性弯曲变形 弹性曲线微分方程
7.9 直接积分求梁的变形
7.10 叠加原理与叠加法求变形
7.11 曲杆弯曲
习题

第8章 组合内力时杆件应力计算
8.1 斜弯曲
8.2 偏心拉伸与压缩
8.3 弯曲与扭转
习题

第9章 能量原理
9.1 虚功 杆件内力的虚功
9.2 虚功原理及其对杆件的应用
9.3 莫尔定理
9.4 图形互乘法
9.5 虚功原理应用于小变形固体
9.6 冲击
习题

第10章 超静定结构
10.1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及其分析方法
10.2 用力法分析超静定结构
10.3 具有对称与反对称性的超静定结构
10.4 连续梁
习题

第11章 材料失效及强度理论
11.1 常用工程材料的失效模式及强度理论概念
11.2 关于断裂的强度理论
11.3 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
11.4 莫尔强度理论
11.5 强度条件与强度计算
习题

第12章 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12.1 强度计算与刚度计算
12.2 轴向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
12.3 扭转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12.4 弯曲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12.5 组合内力时杆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12.6 提高杆件强度与刚度的一些措施
习题

第13章 联接
13.1 工程中常见的联接结构
13.2 剪切实用计算
13.3 挤压实用计算
13.4 焊缝与胶粘接缝的实用计算
习题

第14章 弹塑性变形与极限载荷分析
14.1 弹塑性变形与极限载荷法概念
14.2 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简化
14.3 超静定桁架的极限载荷
14.4 圆轴的弹塑性扭转 残余应力
14.5 梁的弹塑性弯曲 塑性铰
习题

第15章 疲劳与断裂
15.1 交变应力及其描述
15.2 疲劳的概念与材料的疲劳极限
15.3 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
15.4 疲劳强度计算
15.5 变幅交变应力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15.6 疲劳裂纹扩展与构件的疲劳寿命
15.7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习题

第16章 压杆稳定
16.1 压杆稳定性概念
16.2 确定临界力的静力法 欧拉公式
16.3 超过比例极限压杆临界力的计算
16.4 关于压杆稳定性的进一步讨论
16.5 中心加载压杆稳定性计算
习题
附录
附录A 截面的几何性质
附录B 型钢表(CB/T 706—2008)
附录C 部分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