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泥鳅养殖管理技术精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084378
  • 作      者:
    杨菲菲,熊家军,梁爱心编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近年来,泥鳅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效益高,养殖前景看好。《泥鳅养殖管理技术精解》系统介绍了泥鳅的经济价值、生物学特性、健康养殖要求、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各种健康养殖模式、活饵培育、病害防治、捕获、贮存与运输等技术要点,旨在帮助广大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科学养鳅。《泥鳅养殖管理技术精解》语言通俗易懂,技术指导性和实用性强。<br>    可作为广大泥鳅养殖专业户生产上的技术指导用书,也可作为基层养殖技术人员的自学用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危机与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渔业环境和水资源所受影响首当其冲。<br>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带来的是水污染程度的日趋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的环境问题日显突出。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水产养殖是以水为载体的渔业生产,传统的水产养殖对水资源的消耗量大,既带来养殖自污染,又排放大量的养殖废水污染环境,还加剧了对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发展以水产养殖环境工程技术作依托的节水型无害化的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是21世纪水产养殖的方向。<br>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90%的城市供水系统受到有机或工业废弃物的污染。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还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质量。就水产养殖而言,由于养殖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存在渔业环境的内污染问题。据调查,60%的精养池塘水质有机耗氧超标;湖、库、河渔业过度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危及自然资源的生存。目前,我国大多城郊难找良好的水源、水质,水质性缺水严重,并有向农村漫延的趋势。原有的养殖基地难以正常运行,鱼病流行严重,药物、化肥的大量使用,有害元素积累、超标,造成水产品突出的质量问题。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概述1<br>一、泥鳅的价值1<br>二、我国泥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3<br><br>第二章 泥鳅的健康养殖与无公害生产5<br>第一节 泥鳅健康养殖6<br>一、泥鳅健康养殖的含义7<br>二、泥鳅健康养殖基地的建立和管理7<br>第二节 泥鳅健康养殖基地必备条件9<br>一、泥鳅健康养殖基地环境的要求9<br>二、泥鳅健康养殖的营养需要及饲料要求12<br>三、泥鳅健康养殖药物使用要求14<br><br>第三章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16<br>第一节 泥鳅的分类与外形特征16<br>一、泥鳅的分类学地位16<br>二、泥鳅的形态特征17<br>第二节 泥鳅的生态习性18<br>一、泥鳅的生活习性18<br>二、泥鳅的食性19<br>三、泥鳅的生长特性20<br><br>第四章 泥鳅的常用饲料及饲料配合22<br>第一节 泥鳅饲料的种类22<br>一、动物性鲜活饵料22<br>二、动物性下脚饲料22<br>三、人工配合饲料22<br>四、天然昆虫饵料23<br>第二节 泥鳅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23<br>一、蛋白质23<br>二、碳水化合物24<br>三、脂肪25<br>四、维生素25<br>五、矿物质27<br>第三节 人工配合饲料29<br>一、饲料配方中的原料种类29<br>二、泥鳅的饲料配方及其实例32<br><br>第五章 泥鳅繁殖与苗种培育33<br>第一节 泥鳅的繁殖33<br>一、泥鳅的繁殖特性33<br>二、泥鳅的雌雄鉴别34<br>第二节 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35<br>一、泥鳅亲本的质量选择35<br>二、泥鳅亲本的培育35<br>三、泥鳅的人工授精37<br>四、产卵41<br>五、泥鳅卵的孵化43<br>六、影响泥鳅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因素47<br>第三节 泥鳅种苗培育技术49<br>一、泥鳅种苗的特征49<br>二、泥鳅苗的培育52<br>三、培育种苗的主要技术53<br>四、饲料投喂与日常管理56<br><br>第六章 泥鳅的健康养殖模式60<br>第一节 水泥池健康养鳅技术60<br>一、泥鳅池建造60<br>二、鳅苗下池61<br>三、饲料投喂62<br>四、日常管理63<br>五、收捕65<br>第二节 泥鳅的网箱养殖66<br>一、泥鳅网箱养殖的特点66<br>二、网箱的结构与架设66<br>三、选种与放养67<br>四、泥鳅苗放养67<br>五、选食与投饵68<br>六、日常管理69<br>七、注意事项69<br>第三节 稻田养泥鳅70<br>一、稻田养泥鳅的设施建设71<br>二、稻田养泥鳅的主要方法74<br>第四节 泥鳅的池塘健康养殖技术80<br>一、鳅池的选择与清整81<br>二、放养密度82<br>三、饲料投喂82<br>四、日常管理83<br>第五节 泥鳅的其他健康套养技术86<br>一、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86<br>二、水生茨菇田套养泥鳅培育花白鲢技术88<br>第六节 泥鳅的其他几种健康养殖技术91<br>一、流水健康养鳅技术91<br>二、池沼健康养鳅技术92<br>三、家庭健康养鳅技术92<br>四、无土健康饲养泥鳅技术93<br><br>第七章 泥鳅健康养殖的日常管理95<br>第一节 泥鳅健康养殖中池水的生态要求及其监控95<br>一、水体微生态平衡95<br>二、营造绿色生态95<br>三、水体生态监控96<br>四、溶解氧平衡98<br>五、pH调控98<br>第二节 泥鳅养殖日常管理措施99<br>一、投饵施肥99<br>二、防逃、防缺氧101<br>三、水质管理101<br>四、消毒防病101<br>五、防止敌害101<br>六、泥鳅的越冬管理101<br>第三节 池养泥鳅的捕捞102<br>一、笼捕103<br>二、食饵诱捕法103<br>三、敷网捕泥鳅104<br>四、张网捕泥鳅104<br>五、拉网捕捞泥鳅105<br>六、鳅袋捕泥鳅106<br>七、茶饼聚捕法106<br>八、干塘捕捉泥鳅106<br>九、钓捕法107<br><br>第八章 泥鳅主要病害及防治108<br>第一节 泥鳅发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08<br>一、泥鳅发病原因108<br>二、泥鳅发病过程110<br>三、预防泥鳅疾病的主要措施111<br>第二节 泥鳅常见细菌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115<br>一、白尾病115<br>二、水霉病116<br>三、烂鳍病118<br>四、赤皮病118<br>五、打印病119<br>六、细菌性肠炎120<br>第三节 寄生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121<br>一、锥体虫病121<br>二、隐鞭虫病122<br>三、车轮虫病122<br>四、三代虫病123<br>五、侧殖吸虫病124<br>六、舌杯虫病124<br>七、小瓜虫病125<br>第四节 泥鳅其他疾病的防治125<br>一、病毒性疾病125<br>二、鳃霉病126<br>三、气泡病127<br>四、自身红环病127<br><br>第九章 泥鳅的冬季囤养和运输128<br>一、泥鳅的冬季囤养128<br>二、泥鳅的运输129<br><br>第十章 泥鳅活体动物饵料的培育136<br>一、轮虫的培育136<br>二、枝角类的培育141<br>三、蚯蚓的养殖144<br>四、水蚯蚓的捕捉和养殖148<br>五、蝇蛆的人工饲养150<br>六、黄粉虫的培育152<br>附录156<br>附录一 无公害泥鳅156<br>附录二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168<br>附录三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2—2002)176<br>附录四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180<br>参考文献18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