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赛鸽全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801291
  • 作      者:
    陈仲铭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概论、名种名系篇、解剖生理篇、饲养管理篇、饲料营养篇、遗传育种篇、参赛训翔篇、疾病防治篇、疾病诊疗篇九部分。内容系统、科学、实用,对广大赛鸽爱好者颇有指导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胸腹联合呼吸形式,在飞翔时必须配合双翼的展翅和收翅节拍进行呼吸和挤压气囊,进行气体交换,交换的场所就在每个肺泡壁的肺泡床毛细血管壁间进行。支气管与气囊相通所产生的双重呼吸,气体交换在气囊壁和毛细血管壁间进行。这些都有利于满足飞翔运动中极大耗氧量的补充和氧交换量的需要。<br>    气管壁由气管黏膜层、纤维弹性膜和气管外膜构成。外层分布有横纹肌,所以能随意活动。在左右气管的分叉处有一特殊的鸣管,雄鸽的鸣管比雌鸽粗而发达,因此咕噜声较洪亮而粗犷。鸣管双侧有内、外弹性薄膜状鸣膜,形成狭窄气道,当气流加速冲击鸣膜时,鸣膜振动产生咕鸣声。<br>    (4)肺与肺泡肺平均重7克左右,呈粉红色,海绵状,但缺乏弹性。左右二叶肺背部紧贴于双侧胸腔的肋骨间,形成有较深的肋沟。腹面平坦,被胸膜所覆盖。左右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分成各级支气管,最后成为毛细支气管进入肺泡。某些初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的末端膨大而形成特有的空气贮存器官——气囊。<br>    (5)气囊鸽特有的呼吸器官,可以说是肺泡组织的衍生物。气囊壁很薄,壁内没有血管组织,正常情况下闪光而透明。鸽有9个气囊,其中颈、前胸、后胸和腹气囊是左右成对的双气囊,惟有锁骨间气囊是单气囊。<br>    颈气囊:位于胸颈交界处,相当于第3颈椎到第4胸椎之间。它与两肺的内前胸支支气管相通,还与颈椎、胸骨和肋骨的气室相通,且双侧气囊之间互通。<br>    锁骨间气囊:位于胸腔前部和肺部的下方。与肺支气管相通,还与肩胛骨、肱骨、肋骨的胸肋段和胸骨等气室相通。它还分出一个大的腋气囊,伸入到双侧腋下和双侧肩胛部肌肉的空隙间。胸气囊:共4个。前胸气囊位于胸廓内背外侧和肺部下方;后胸气囊位于前胸气囊后方,并和腹气囊相邻。前胸、后胸气囊仅和肺支气管相通,并不与骨气室相通。<br>    腹气囊:有2个。位于腹腔内脏的两侧,是体积最大的气囊。它自肺后延伸至泄殖腔。与两肺的后端支气管相通,还与腰荐骨、盆骨和股骨的气室相通,并分出一部分伸入到腹膜后肾与腰荐骨之间,能借助于其起到气垫样保护作用,以保护肾脏避免震荡,在飞行过程中能继续工作,从尿液中排泄运动中产牛的运动代谢产物。
展开
目录
概述<br>鸽的起源<br>1.岩鸽与原鸽<br>2.野鸽与家鸽鸽文化发展史<br>1.世界鸽文化的自然兴起<br>2.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养鸽<br>古国<br>名种名系篇<br>著名古老竞翔型赛鸽<br>戴笠鸽<br>粉灰鸽<br>蓝鸽<br>红血蓝眼鸽<br>中国鸽<br>飞行鸽<br>青猫鸽<br>铁流鸽<br>邮鸽<br>安特卫普鸽<br>列日鸽<br>美国飞行鸽<br>白云鸽<br>特来根鸽<br>比利时赛鸽<br>麻烦鸽<br>紫金砂<br>流砂<br>白砂<br>近代赛鸽的名人名系<br>赛鸽中的军用鸽品系<br>解剖生篇<br>大体解剖生理<br>1.头部<br>2.颈部<br>3.躯干部<br>4.腿部<br>5.尾部<br>6.皮肤<br>7.羽毛<br>8.翼羽<br>9.尾羽<br>10.耳覆羽<br>系统解剖生理<br>1.感觉系统<br>2.神经系统<br>3.骨骼系统<br>4.肌肉系统<br>5.循环系统<br>6.消化系统<br>7.呼吸系统<br>8.生殖系统<br>9.排泄系统<br>10.内分泌系统<br>性别鉴别<br>1.鉴别方法<br>2.鸽同性恋<br>3.鸽性别变异<br>年龄鉴别<br>1.嘴喙鉴别<br>2.鼻瘤鉴别<br>3.脚趾鉴别<br>4.脚垫鉴别<br>5.覆羽鉴别<br>6.鸽年龄鉴别表<br>饲养管理篇<br>鸽舍<br>1.赛鸽鸽舍<br>2.鸽舍温度<br>3.鸽舍湿度<br>4.鸽舍通风<br>5.鸽舍光照<br>6.鸽舍噪声<br>7.鸽舍附件<br>8.鸽具<br>日常管理<br>1.捕捉与抓握<br>2.供饮<br>3.供饲<br>4.供给青饲料<br>5.配合日粮饲料<br>6.沐浴<br>7.驱虫<br>肢体语言行为<br>1.饥饿<br>2.饱食<br>3.口渴<br>4.发情<br>5.产卵<br>6.求浴<br>7.欢快<br>8.惊恐<br>9.疑虑<br>10.寻衅<br>11.疲劳<br>12.疾病<br>健康观察与检查<br>1.日常观察<br>2.健康体格检查<br>3.专项检查<br>天敌防范<br>四季管理<br>1.春季管理<br>2.夏季管理<br>3.秋季管理<br>4.冬季管理<br>四期管理<br>1.配对期管理<br>2.孵蛋期管理<br>3.育雏期管理<br>4.换羽期管理<br>展览鸽管理<br>1.参展前免疫<br>2.参展前清理<br>3.参展后观察<br>引进鸽管理<br>1.运输管理<br>2.迎鸽管理<br>3.观察期管理<br>4.适应性观察<br>5.防病处理<br>6.健康检查<br>饲料营养篇<br>饲料营养学基础<br>1.碳水化合物营养<br>2.蛋白质营养<br>3.脂肪营养<br>4.能量营养<br>5.矿物质营养<br>6.维生素营养<br>7.水营养鸽食谱特性与饲养标准<br>1.鸽食谱特性<br>2.鸽饲养标准饲料的种类及其营养<br>1.青绿饲料<br>2.谷实类饲料<br>3.能量饲料<br>4.蛋白质饲料<br>5.脂肪饲料配合饲料<br>1.配合饲料特点<br>2.传统饲喂模式和现代饲喂模式的变化<br>3.日粮配合饲料配制应注意的问题<br>4.配合饲料的配制及其注意事项<br>5.配合饲料的配制所需资料<br>6.配合饲料配制的分配比例<br>7.配合饲料的配制计算方法<br>8.配合饲料的计算机配方设计<br>9.配合饲料的配制实例<br>l饲料营养添加剂<br>1.微量元素添加剂配制技术<br>2.维生素添加剂配制技术<br>3.复合预混料添加剂配制技术<br>4.饲料添加剂的协同应用与拮抗作用保健砂<br>1.保健砂的制作及原料<br>2.保健砂的配制要求<br>3.保健砂的组成成分与配比<br>4.鸽用保健砂的配制与加工技术<br>5.关于保健砂添加抗生素的问题<br>6.关于保健砂添加营养添加剂的问题<br>7.保健砂的保质期和应用<br>8.维他矿物粉协同应用的问题<br>9.保健砂配方参考实例<br>10.砾石类饲料质量卫生安全<br>1.饲料安全重要性<br>2.饲料中有害有毒物质的危害<br>3.天然饲料中有害有毒物质的危害<br>4.饲料生物污染的危害<br>5.农药污染的危害<br>6.不合理使用药物的危害四季、四期饲料<br>1.四季饲料<br>2.四期饲料饲喂<br>1.饲喂方式<br>2.饲喂技巧<br>3.混饲耦合剂<br>遗传育种篇<br>遗传学基础<br>1.达尔文进化论<br>2.孟德尔定律<br>3.基因学说选配与育种<br>1.配对与拆对<br>2.种鸽要求与条件<br>3.早育与晚育<br>4.自由配<br>5.杂系配<br>6.近亲配<br>7.老少配<br>8.赛绩配<br>9.异砂配与异质配<br>10.羽色配<br>11.眼志配<br>12.品性圈配<br>13.基因配<br>14.提纯复壮<br>15.雄多雌少<br>……<br>参赛训翔篇<br>疾病防治篇<br>疾病诊疗篇<br>主要参考文献<br>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