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联合呼吸形式,在飞翔时必须配合双翼的展翅和收翅节拍进行呼吸和挤压气囊,进行气体交换,交换的场所就在每个肺泡壁的肺泡床毛细血管壁间进行。支气管与气囊相通所产生的双重呼吸,气体交换在气囊壁和毛细血管壁间进行。这些都有利于满足飞翔运动中极大耗氧量的补充和氧交换量的需要。<br> 气管壁由气管黏膜层、纤维弹性膜和气管外膜构成。外层分布有横纹肌,所以能随意活动。在左右气管的分叉处有一特殊的鸣管,雄鸽的鸣管比雌鸽粗而发达,因此咕噜声较洪亮而粗犷。鸣管双侧有内、外弹性薄膜状鸣膜,形成狭窄气道,当气流加速冲击鸣膜时,鸣膜振动产生咕鸣声。<br> (4)肺与肺泡肺平均重7克左右,呈粉红色,海绵状,但缺乏弹性。左右二叶肺背部紧贴于双侧胸腔的肋骨间,形成有较深的肋沟。腹面平坦,被胸膜所覆盖。左右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分成各级支气管,最后成为毛细支气管进入肺泡。某些初级支气管和次级支气管的末端膨大而形成特有的空气贮存器官——气囊。<br> (5)气囊鸽特有的呼吸器官,可以说是肺泡组织的衍生物。气囊壁很薄,壁内没有血管组织,正常情况下闪光而透明。鸽有9个气囊,其中颈、前胸、后胸和腹气囊是左右成对的双气囊,惟有锁骨间气囊是单气囊。<br> 颈气囊:位于胸颈交界处,相当于第3颈椎到第4胸椎之间。它与两肺的内前胸支支气管相通,还与颈椎、胸骨和肋骨的气室相通,且双侧气囊之间互通。<br> 锁骨间气囊:位于胸腔前部和肺部的下方。与肺支气管相通,还与肩胛骨、肱骨、肋骨的胸肋段和胸骨等气室相通。它还分出一个大的腋气囊,伸入到双侧腋下和双侧肩胛部肌肉的空隙间。胸气囊:共4个。前胸气囊位于胸廓内背外侧和肺部下方;后胸气囊位于前胸气囊后方,并和腹气囊相邻。前胸、后胸气囊仅和肺支气管相通,并不与骨气室相通。<br> 腹气囊:有2个。位于腹腔内脏的两侧,是体积最大的气囊。它自肺后延伸至泄殖腔。与两肺的后端支气管相通,还与腰荐骨、盆骨和股骨的气室相通,并分出一部分伸入到腹膜后肾与腰荐骨之间,能借助于其起到气垫样保护作用,以保护肾脏避免震荡,在飞行过程中能继续工作,从尿液中排泄运动中产牛的运动代谢产物。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