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气管扩张中药治疗
支气管扩张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以致支气管扩张和变形。以反复咳嗽、咳吐脓痰和间断咯血为主要特征,起病缓慢,可伴有衰弱无力、消瘦、贫血、食欲不振和杵状指(趾)等症。
瓜蒌桔梗汤
桔梗、浙贝、桑白皮、全瓜蒌、薏仁、海蛤粉、黄芩各15克,杏仁、当归、桃仁各12克,金银花、鱼腥草、苇茎(芦根)各30克,黄芪20~30克。合并肺部感染再加紫花地丁、大黄等。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适用于咳嗽、吐脓痰为主者。病情缓解后,改制成丸剂,每日10克,日服3次。
加减黛蛤散
青黛、海蛤粉、黄芩、生地各15克,白芨20克,紫菀、当归、桔梗、阿胶(烊化)各10克,丹皮、桑白皮各12克,地骨皮、大黄炭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4次服。适用于咯血为主者。
支扩成方
生三七、蒲黄炭、杏仁、款冬花、川贝母、橘白、橘络、阿胶、党参各15克,海蛤粉、南天烛、百合、生白术、牡蛎各30克,糯米60克,白附120克,以上药材(贝壳类如牡蛎采用浸膏入药)研末制成散剂或丸剂,每日10~15克,每日2次。对咳吐脓痰、咯血患者均有效。
预后药方
杏仁、桃仁、冬瓜仁、薏仁、瓜蒌仁、黄芩、白术、茯苓、法半夏、金银花、黄芪、太子参、淫羊藿、灵芝各等份,制蜜丸,每服9克,日2~3次,连服2~3个月以上。适用于病情缓解后的预防性治疗。
二、肺结核
(一)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肺阴亏损型
症状:干咳,声音嘶哑,痰中带血丝,胸部隐痛,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午后更明显,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舌红脉细数。
症候分析: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阴不足,失于清肃,气逆作咳,但阴亏肺燥,故无痰。燥热伤络而咯血,阴虚内热则过午低烧,因此有口干喜冷饮以清内热之需。盗汗为睡中不动而汗出,为阴虚之象,阴虚阳盛,迫汗外溢而有盗汗,舌红脉细数也是阴虚之候,此症多见于疾病初起阶段。
治法:养阴润肺,清热杀虫。
药方:月华丸加减。沙参12克,麦冬12克,天冬10克,生地18克,百部15克,白芨20克,山药30克,云苓15克,川贝12克,菊花10克,阿胶15克(烊化),三七3克(冲服)。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咯血加茜草、大小蓟、三七,盗汗加糯稻根,虚火盛加黄芩、知母,遗精加煅牡蛎。
阴虚火旺型
症状:咳嗽,气急,痰黏而少,颧红,潮热,盗汗少寐,胸疼,咯血,遗精,月事不调,消瘦乏力,舌绛苔剥,脉沉细数。
症候分析:痨邪客肺,日久伤阴,肺伤咳甚,邪久化热,更损肺阴,故痰少而黏稠,不易咯出,甚至络伤而咯血痰。轻者量少可为痰中带血,色鲜红;重则大口咯血,挟有血块,视为危候。若有脾虚,水湿失布,聚湿为痰贮于肺,而症见咳嗽、多痰,则多见于肺脾兼虚者。潮热为慢性定时发热,多由内伤所致,阴伤则火旺,水不制火,阳气升腾,证见两颧潮红而内热重,心烦而少寐,逼津外泄而盗汗重。脉络不和、气血淤滞而胸疼,相火偏亢而遗精,冲壬失养而月事失调。子盗母气,肺病及脾,生化失养,而见形体消瘦,肌肉疲倦少动。舌绛苔剥,脉沉细数,是久病伤阴,脏气亏虚之象。多见于病发日久的结核病患者。
治法:滋阴降火,抗痨杀虫。
药方:百合固金汤合青蒿鳖甲散加减。龟板10克,阿胶12克(烊化),冬虫夏草1 2克,胡黄连10克,银柴胡克,百合30克,生地20克,麦冬12克,桔梗12克,贝母12克,当归12克,青蒿15克,知母12克。水煎服,1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
气阴耗伤型
症状:面色晃白,神疲体软,咳语声微,纳呆便溏,痰多清稀,畏风自汗与颧红盗汗并见,舌淡苔白有齿痕,脉沉细而少力。
症候分析:久病之体,阴病损阳,致使气阴两伤,主要累及肺脾两脏。肺不主气,脾失运化,则见体弱声微、面晃白、纳呆便溏诸症,脾虚水失输布,聚而多痰。肺虚卫外不固,故而汗出畏寒,阳气衰则神疲体软,倦怠乏力,皮毛不固易发感冒,加之肺痨固有的阴伤颧红盗汗等证,从而形成气阴两伤症候,舌淡苔白有齿痕及脉沉细少力,皆为阴耗气伤之象。此多见于久病不愈的结核病患者。
治法:益肺健脾,杀虫补虚。
药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15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山药30克,桔梗12克,百合30克,大枣10个,黄芪20克,莲子15克,当归12克,白芨20克,功劳叶12克。水煎服,1曰1剂,早晚分2次口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