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逻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42455
  • 作      者:
    黄福寿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问题。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正确认识中国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丰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一个逻辑丰线。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多年的历史,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探索规律的科学态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两者正确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并把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由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因此,人们过去对历史和政治所持的及其混乱和武断的见解,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把哲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哲学发展史上实现了伟大的革命性的变革。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威廉·配第开始,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对封建主义作斗争的重要理论武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巩固起了促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代表着一个还在同封建社会的残余进行斗争、力图清洗经济关系上的封建污垢、提高生产力、使工商业获得新的发展的资产阶级。”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配第最早提出“自然价格”的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他没有分清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和交换价值、价值和价格的概念,理论上是混乱的。斯密发展了劳动价值论.他正确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他又认为,商品价值是由这种商品在交换中所购置的或支配的劳动量决定的,由此得出了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错误结论,因而它的劳动价值论又具有不彻底性。李嘉图看到了斯密的这个错误,坚持了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理论,但他对价值实体和价值形式缺乏了解,不能科学地解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交换。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剩余价值,但是,他们没有把剩余价值作为一种专门范畴同它的各种特殊形式区别开来。配第认为地租是超出生产费用的全部剩余,利息是货币出借者因有配置土地的能力而应像地主一样得到的租金,因而地租是剩余价值的真正形式。斯密则突破了配第在这个问题上的狭隘性,他认为创造价值的是一般社会劳动,不管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地租、利息等多种形式,是资本家和地主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李嘉图进一步研究了剩余价值,但他的研究没有离开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没有分清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没有考察剩余价值的起源。他们还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初步揭示了阶级构成和阶级对立的状况。斯密认为,地主、工人和资本家三个阶级构成文明社会的三个主要的和基本的阶级。这样一来,在政治经济学中,历史斗争和历史发展规律被抓住了,并且开始被揭示出来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源头
第一节 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思想转变历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学说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从来不把自己创立的理论当作“绝对真理”
三、要以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
第一节 近代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
一、农民阶级革命纲领的历史局限
二、地主阶级的自救举措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三、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不适合中国
第二节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人
一、新文化运动营造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规模传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马克思主义在同各种思潮斗争中前行
二、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展开
第一节 国民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一、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判断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二、国共合作与大革命的兴起
三、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节 土地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实践
一、“八七”会议的召开与革命的转变
二、革命新道路的实践与理论
三、三次“左”倾错误与土地革命的曲折
第三节 革命的转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一、长征初期的失利与遵义会议的召开
二、长征胜利后毛泽东对革命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挫折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