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光,博士,男,1948年出生,教授。1981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植物学专业,1985年获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UniversityofNorthDakota博士学位。<br> 2000年至今,一直从事薇甘菊防治技术和机理研究及其他有害藤本的治理研究,主持和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薇甘菊研究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寄生植物菟丝子致死恶性杂草薇甘菊的机理及其生态安全”(30370243)和“乡土树种幌伞枫对入侵种薇甘菊的耐受和遏制机理”(30570330),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00-01),深圳市重大项目“农林杂草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除对策”(20001050)和“薇甘菊化学防除技术应用及生态防控技术研究(2003-K3-133)”,深圳市绿化委员会项目。“薇甘菊生态治理技术研究”等。<br> 主持的其他科研项目有: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现代远程教育工程”2001年中央财政专项——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科学技术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经济昆虫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2005DKA21105)。<br> 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和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80篇。参与编著出版了《外来杂草薇甘菊的入侵生态及其治理》(科学出版社,2004)、《植物种群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等。<br> 昝启杰,博士,男,1968年出生,高级工程师(教授级)、副研究员。1991年7月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学专业,1997年和2002年7月分别获中山大学植物学和生态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深圳市第四届青年科技奖和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者。1997年至今,一直从事薇甘菊防治技术研究和滨海湿地保护研究,主持和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薇甘菊研究项目有:深圳市重大项目“农林杂草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除对策”(20001050)和“薇甘菊化学防除技术应用及生态防控技术研究(2003-K3-133)”,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2000-01),广东省百项工程项目“害草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C31704),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项目“森草净化学防除薇甘菊技术标准”(2003120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用寄生植物菟丝子致死恶性杂草薇甘菊的机理及其生态安全”(30370243)和“乡土树种幌伞枫对入侵种薇甘菊的耐受和遏制机理”(30570330),国家林业局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推广”(2003-31-4),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项目“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AFDS086/01)等。<br> 主持的其他科研项目有:深圳市科技局项目“深圳湾红树林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和“红树林害虫防治研究(2004B-111)”、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树植物海桑生态场研究”(20035481)、国家海洋公益性科研经费项目“新兴经济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200905009)、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红树林湿地退化监测预警技术引进”(2008-4-38)。<br> 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广东省和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奖。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参与编著出版了《外来杂草薇甘菊的人侵生态及其治理》(科学出版社,2004)、《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2)、《海南岛热带林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科学出版社,200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