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解拔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944954
  • 作      者:
    林敬,李国霞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不花钱不吃药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一家一人会省下医疗费
  有病治病,无病保健,效果独到,简单易学
  拔罐疗法:是以罐具,采用燃烧或抽吸等方法,对局部皮肤形成吸拔刺激,造成体表局部充血或淤血,达到用物理方式治疗疾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拔罐功效:拔罐疗法效果独到,帮助您疏通气血,平衡阴阳,调理机体。《家庭保健按摩师必备手册:图解拔罐(全彩速查)》特別适合家庭医疗保健者自学、自用。
  每天拔罐几分钟,拥有健康真轻松!
  我们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大药,它们的任何一种神效,都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病不吃药也能治好,只要你学会刮痧,就能做自己的保健医生。每天只需几分钟,拥有健康真轻松!
展开
内容介绍

  养生并不难,畅通气血是关键。拔罐具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的功效,是民间常用的医疗保健方法。《家庭保健按摩师必备手册:图解拔罐(全彩速查)》不仅解释了拔罐养生的种种困惑,同时取其精华,将拔罐必知的方法、适用证、禁忌证以及常用经穴、位置、主治、手法做了系统说明,针对日常保健、常见病防治做了精准的拔罐指导。《图解拔罐》,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拔就灵,是家庭养生保健的必备手册。

展开
精彩书摘
  拔罐期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患者感觉拔罐部位发热、发紧、发酸、凉气外出、温暖舒适、思眠入睡,为正常得气现象;若感觉紧、痛较明显或灼热,应及时取下罐重拔;拔罐后无感觉,为吸拔力不足,应重拔。拔罐过程中,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目眩、心慌心悸、恶心呕吐、四肢发冷、神昏仆倒等症状,此为晕罐。遇到晕罐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拔罐,让患者平卧,饮温开水或糖水,休息片刻多能好转。晕罐严重者,应针刺、点掐百会、水沟、内关、涌泉、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或艾灸百会、气海、关元、涌泉等穴位,必要时应送医院进行急救。对年老体弱、儿童、精神紧张、饥饿、初诊的患者,更应注意防止出现不适。许多人喜欢在拔完罐后洗个澡,其实这样做是不正确的。因为这时候的皮肤处于非常脆弱的状态,这时候洗澡容易造成皮肤破裂、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这时候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受凉。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2小时,注意保暖,暂时不要洗澡。
  ……
展开
目录
拔罐小常识
拔罐为什么能防病治病
拔罐治疗的四大基本作用
拔罐如何调整体位
找准穴位,“拔”病的关键
拔罐最常用的12种方法
罐斑,看瘀血知身体病患
拔罐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拔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拔罐·常用穴位
强身健体的八大要穴
百会穴
大椎穴
内关穴
合谷穴
神阙穴
足三里穴
三阴交穴
涌泉穴
人体经穴走罐路线
手太阴肺经拔罐线路
手阳明大肠经拔罐线路
手太阳小肠经拔罐线路
手少阳三焦经拔罐线路
足阳明胃经拔罐线路
足少阴肾经拔罐线路
足太阳膀胱经拔罐线路
足太阴脾经拔罐线路
手厥阴心包经拔罐线路
手少阴心经拔罐线路
足少阳胆经拔罐线路
足厥阴肝经拔罐线路
任脉拔罐线路
督脉拔罐线路

拔罐·日常保健
健脾和胃
益智健脑
晕车、晕船
戒烟理肺
强身健体
养肾壮阳
失眠安神
颈痛落枕
近视明目
耳鸣
轩痛

拔罐·疾患防治
颈椎病
风湿性关节炎
慢性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足跟痛症
痔疮
脱肛
感冒
发热
偏头痛
支气管哮喘
小儿疳积
小儿遗尿症
儿童多动症
雀斑
黄褐斑
荨麻疹
湿疹
带状疱疹
皮肤瘙痒症
白癜风
过敏性鼻炎
红眼病
睑腺炎
青光眼
鼻窦炎
慢性咽炎
扁桃体炎
复发性口腔溃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