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人翁同穌考中状元的过程,说起来还与一根人参分不开。在殿试前一天,翁同穌的父亲考虑自己家离殿廷太远,怕翁同穌早上起床太早,加上路途颠簸,影响实力发挥,于是,翁父就和户部尚书孙瑞珍商量,让翁同穌在他家借住一宿,没想到正中孙瑞珍下怀。原来,孙瑞珍的儿子恰好也要参加殿试。孙瑞珍暗忖道:我儿子虽有希望夺取状元,可小翁水平更高,把握也更大,得借这个机会治治他,于是,就很痛快地答应了。晚上,孙尚书弄了一大桌子饭菜招待小翁。吃的时候,孙尚书甩开膀子灌酒。小翁念书行,喝酒却不行,没喝几杯就有点头晕了。孙尚书见状十分高兴,就让自己的儿子赶紧去睡觉,而与小翁谈天说地,闲聊了两个钟头。实在没啥好扯的了,孙尚书又把小翁弄进书房,开始絮叨殿试的注意事项,并且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说。其实这些常识,小翁早就烂熟于心了,但他不好意思说想睡觉,只好强撑着精神听孙尚书忽悠。如此反复指点,直到深夜,才放小翁去睡觉。第二天,小翁耷拉着脑袋、黑着眼圈去考试。拿到卷子后,没看几行,就觉得双眼发涩,口干舌燥,心烦意乱,眼看考试就要完蛋了。突然,小翁瞄见“参与朝政”的句子,那“参”字使他猛然想起,父亲曾给他准备了两支长白山老参,藏在他的口袋里。小翁忙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掐了一截,塞进嘴里,慢慢嚼。说来也怪,没过几分钟,他就感觉精气流贯,神志清晰,思维敏捷,文如泉涌。小翁就跟打了兴奋剂似的,抖起精神答题,一气呵成,按时交卷。翁同穌考完回家,把吃人参醒脑提神的事一说,家人也大为惊奇。小翁中状元后,家人便把另一支人参供奉起来,视为神物,于是人们亦称翁同穌为“人参状元”。
“形状如人,功参天地”的五茄科人参上千年来因其珍贵稀有及大补元气的功效,深受许多医家重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等作用。但从用药历史来看,长沙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均末见有人参,那时称的人参,“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就是用党参,党参是桔梗科植物”,当代中医名家岳美中在“谈人参”一文中明言,“人参的真正应用,应当是唐太宗入‘高丽国’之后,已距后汉约三四百年。”
展开
——国医大师朱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