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话说中药:中华百草趣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405696
  • 作      者:
    安铁生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话说中药:中华百草趣笔》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把根留住(根及根茎类)、草木情怀(花草木皮枝叶类)、硕果累累(果实子谷类)、奇虫灵兽(动物类)、药石纷呈(石菌脂杂类)
展开
作者简介
  安铁生,祖籍成都,1946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市,中药师、南通市作家协会会员,酷爱旅游,喜欢阅读与古老中医药文化有关的各种书籍,还喜欢收寻多类时人新语。从事中药文化写作二十余年,陆续在《健康报》、《新民晚报》、《中国中医药报》及《家庭用药》、《大众健康》等报刊士发表数百篇文章、、中药“草根”的苦味隽永提升了炎黄子孙的健康心智,愿大家能在药文化趣笔中玩味这份中华遗产的珍贵。
展开
内容介绍
  《话说中药:中华百草趣笔》作者安铁生药师,对中药材的基源、性味、功能、炮制等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不少可贵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之余,广集资料,精心构思,以跌宕起伏、触景生趣的妙笔,将一百八十多味中药材纵横古今、漫谈阐述,吉光片羽、随机引发,期望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能引起广大人民的兴趣,增进一些自我保健知识;而对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同仁,也将有一定裨益。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作者以跌宕起伏、触景生趣的妙笔,将一百八十多味中药材纵横古今、漫谈阐述,吉光片羽、随机引发,期望传统的中医药文化能引起广大人民的兴趣,增进一些自我保健知识;而对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同仁,也将有一定裨益。本书虽不像中医药专业书籍直截了当地介绍每味中药的性味、功效,但好似一部“国药外传”,深入浅出、引人人胜,显示着独特的灵采,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国医大师朱良春
展开
精彩书摘
  常熟人翁同穌考中状元的过程,说起来还与一根人参分不开。在殿试前一天,翁同穌的父亲考虑自己家离殿廷太远,怕翁同穌早上起床太早,加上路途颠簸,影响实力发挥,于是,翁父就和户部尚书孙瑞珍商量,让翁同穌在他家借住一宿,没想到正中孙瑞珍下怀。原来,孙瑞珍的儿子恰好也要参加殿试。孙瑞珍暗忖道:我儿子虽有希望夺取状元,可小翁水平更高,把握也更大,得借这个机会治治他,于是,就很痛快地答应了。晚上,孙尚书弄了一大桌子饭菜招待小翁。吃的时候,孙尚书甩开膀子灌酒。小翁念书行,喝酒却不行,没喝几杯就有点头晕了。孙尚书见状十分高兴,就让自己的儿子赶紧去睡觉,而与小翁谈天说地,闲聊了两个钟头。实在没啥好扯的了,孙尚书又把小翁弄进书房,开始絮叨殿试的注意事项,并且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说。其实这些常识,小翁早就烂熟于心了,但他不好意思说想睡觉,只好强撑着精神听孙尚书忽悠。如此反复指点,直到深夜,才放小翁去睡觉。第二天,小翁耷拉着脑袋、黑着眼圈去考试。拿到卷子后,没看几行,就觉得双眼发涩,口干舌燥,心烦意乱,眼看考试就要完蛋了。突然,小翁瞄见“参与朝政”的句子,那“参”字使他猛然想起,父亲曾给他准备了两支长白山老参,藏在他的口袋里。小翁忙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掐了一截,塞进嘴里,慢慢嚼。说来也怪,没过几分钟,他就感觉精气流贯,神志清晰,思维敏捷,文如泉涌。小翁就跟打了兴奋剂似的,抖起精神答题,一气呵成,按时交卷。翁同穌考完回家,把吃人参醒脑提神的事一说,家人也大为惊奇。小翁中状元后,家人便把另一支人参供奉起来,视为神物,于是人们亦称翁同穌为“人参状元”。
  “形状如人,功参天地”的五茄科人参上千年来因其珍贵稀有及大补元气的功效,深受许多医家重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将人参列为上品,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等作用。但从用药历史来看,长沙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均末见有人参,那时称的人参,“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就是用党参,党参是桔梗科植物”,当代中医名家岳美中在“谈人参”一文中明言,“人参的真正应用,应当是唐太宗入‘高丽国’之后,已距后汉约三四百年。”
展开
目录
一、把根留住
根及根茎类
1.说说“草根”
2.从康熙、乾隆对人参歧见谈起(人参)
3.紫草旧话新语(紫草)
4.夫志当存高远(远志)
5.芍药殿春风(芍药)
6.上清下固怀山药(山药)
7.半夏之毒(半夏)
8.百年和合话百合(百合)
9.“定风草”天麻(天麻)
10.死犯献白及(白及)
11.花王数牡丹凉血数丹皮(丹皮)
12.常山与铜矿为友(常山)
13.泰山道上泰山参(南沙参)
14.汶川地道药材羌活(羌活)
15.萝卜消凝滞(萝卜)
16.“金不换”三七(三七)
17.“国老”甘草(甘草)
18.金秋芋艿香(芋艿)
19.长寿龙根(葛根)
20.苦名远扬说黄连(黄连)
21.九华山黄精(黄精)
22.胡适黄芪不解缘(黄芪)
23.推陈致新猛将军(大黄)
24.秋日话藕(藕)
25.调百味御百邪(姜)
26.姜黄与咖喱(姜黄)
27.情寄板蓝根(板蓝根)
28.御者防风(防风)
29.乌头之毒(乌头)
30.水田珍馐脆荸荠(荸荠)
31.血家圣药话当归(当归)
32.美丽的“中国钟形花”(桔梗)
33.“万灵药”大蒜(蒜)
34.蔓茂珠艳天门冬(天门冬)
35.郁郁青翠四季葱(葱白)
36.泉清石瘦碧纤长(石菖蒲)
37.芦根解大热(芦根)
38.水中人参美芡实(芡实)

二、草木情怀
花草木皮枝叶类
1.花美如髻说蓟草(蓟草)
2.谦卑的灯芯苹(灯芯草)
3.贱草好柴胡(柴胡)
4.大地之子地丁草(地丁草)
5.轻白美通草(通草)
6.特立的夏枯草(夏枯草)
7.艾蒲驱邪似利剑(艾蒲)
8.满山红翠鱼腥苹(鱼腥草)
9.太阳草马齿苋(马齿苋)
10.至贱大功蒲公英(蒲公英)
11.草中关味韵杞头(枸杞头)
12.燮理阴阳淫羊藿(淫羊藿)
13.平凡金钱草排石显奇效(金钱草)
14.芹菜入口盈异香(芹菜)
15.“泼”草芫荽(芫荽)
16.韭早春先绿(韭)
17.平凡平地木(平地木)
18.车前野草有神效(车前草)
19.合欢蠲忿悦情怀(合欢)
20.花中原有笔毫端吐春霞(辛夷)
21.金花间银蕊(金银花)
22.凌空抖擞凌霄艳(凌霄花)
23.甜香馥郁话丁香(丁香)
24.凌霜照水木芙蓉(芙蓉花)
25.悦意曼陀罗(曼陀罗花)
26.松花金灿灿(松花粉)
27.话槐谈趣(槐花)
28.刮目相看鸡冠花(鸡冠花)
29.玉米垂须宜延年(玉米须)
30.“香中国老”沉香(沉香)
31.养生养神焚檀香(檀香)
32.说樟(樟木)
33.不根于土话寄生(寄生)
34.话桂(肉桂)
35.历尽冰川遗杜仲(杜仲)
36.一叶知秋话梧桐(梧桐)
37.东方自然神木桑(桑)
38.从秦皮谈世界最早荧光鉴别(秦皮)

三、硕果累累
果实子谷类
1.“发烧友”辣椒(辣椒)
2.拾人櫻核(樱桃核)
3.枣园飘香(枣)
4.红潮登颊醉槟榔(槟榔)
5.鲜果第一枝(樱桃)
6.荔枝鲜甜天上味(荔枝)
7.胡桃壳坚乳肉肥(核桃)
8.佛手散花有余香(佛手)
9.橘染秋林红(橘皮)
10.低调的无花果(无花果)
11.投我以木瓜(木瓜)
12.天堂圣果石榴(石榴皮)
13.活化石银杏(银杏)
14.施益于人话丝瓜(丝瓜)
15.虚烦不眠取枣仁(枣仁)
16.神农骄子冬瓜(冬瓜)
17.忠果橄榄(橄榄)
18.同甘共苦话瓜蒂(瓜蒂)
19.悬壶济世赞葫芦(葫芦)
20.红豆相思辨(红豆、相思)
21.大众齐念大豆功(大豆)
22.幽菽豆豉香(豆豉)
23.从八珍糕谈白扁豆(白扁豆)
24.济世良谷绿豆(绿豆)
25.“不可轻用”话巴豆(巴豆)
26.一丛牛蒡与一部名著(牛蒡)
27.芝麻味冠百谷(芝麻)
28.辟邪翁吴茱萸(吴茱萸)
29.落花而生话花生(花生)
30.千古石莲子(石莲子)
31.水中人参荚芡实(芡实)
32.“牵机药”马钱子(马钱子)
33.辣香好胡椒(胡椒)
34.痛快淋漓赞芥末(芥末)
35.薏苡明珠(薏仁米)
36.大麻与火麻仁(火麻仁)
37.开音治喑胖大海(胖大海)
38.逐水牵牛沾露笑(牵牛子)
39.大茴香与小茴香
40.杏熟莫食苦杏仁(苦杏仁)
41.明目延寿决明子(决明子)

四、奇虫灵兽
动物类
1.血肉有情紫河车(胎盘)
2.尿疗面面观(人尿)
3.毫发见大美(血余)
4.捣麝香成尘香不灭(麝)
5.龙涎入香香冠群(龙涎香)
6.马之宝?马之石?(马宝)
7.鹿身藏百宝(鹿角等)
8.驴与驴皮胶(阿胶)
9.象牙琐屑(象牙)
10.天价牛黄(牛黄)
11.羚羊挂角(羚羊角)
12.牛角挂春(牛角)
13.两只犀角杯(犀角)
……
五、药石纷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