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医基础20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534244
  • 作      者:
    孙理军,张登本主编
  • 出 版 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唐·孙思邈,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素问·四气调神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精读医书,娴熟医技,学习上工之术,掌握养生之法,成为自身和家人,未“病”先防、有病能治的“上工”。<br>    《黄帝内经》尊崇的“上工”有两个标准: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的最高标准。二是“上工救其萌芽”,癔病“十全九”上优秀医生标准。<br>    能够对疾病做到早期发现、期诊断、早期治疗,使病邪尽可少地对人体造成伤害,并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达到“上工”这一最高境界,决非易事。要想达到“救其萌芽”之“上工”的水准而不致于成为一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的“下工”,就必须精读医书,娴熟医技。<br>    本套系列丛书之所以名日是“上工书房”,就是本着《黄帝内经》对“上工”的两种评价,希望每一位热爱中医的读者能够通过本套丛书了解上工之医术,掌握健康养生之法,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成为一名自身和家人“未病”先防、有病能治的“上工”。这也是本套丛书策划和编纂的目的和用意。
展开
作者简介
    张登本,博士生导师,著名《黄帝内经》研究专家,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三十多年,主编教材、论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先后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奖项等。<br>    孙理军,教授孙理军,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基础理论和《黄帝内经》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二十多年,出版著作17部、教材1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各级科研项目9项,先后多次获国家及省级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医基础20讲》以独特的思路与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的基础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结构与功能(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机理、疾病的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以及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原则。中医学基础是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奠基学科,是临床实践的指南,在中医学的研究和知识传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通过《中医基础20讲》的学习将为进一步掌握中医药学的其他相关理论和临床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中医基础20讲》突出“科普”的特点,表述通俗易懂、简洁易记,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自修研读之用。
展开
目录
第1讲中医理论的形成及其特点<br>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br>(一)以古代解剖知识为基础<br>(二)长期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经验的积累<br>(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的渗透<br>(四)古代哲学理论的影响<br>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概况<br>(一)基础医学<br>(二)临床医学<br>(三)药物学<br>(四)方剂学<br>(五)针灸学<br>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br>(一)整体观念<br>(二)辨证论治<br>第2讲阴阳理论及其应用<br>一、阴阳的概念<br>二、阴阳的特性<br>三、阴阳的相互关系<br>(一)阴阳的对立制约<br>(二)阴阳的互根互用<br>(三)阴阳的消长平衡<br>(四)阴阳的相互转化<br>四、阴阳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br>(一)说明人体的组织机构<br>(二)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br>(三)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br>(四)指导疾病的诊断<br>(五)指导疾病的防治<br>(六)归纳药物的性能<br>第3讲五行理论及其应用<br>一、五行的概念<br>二、五行的特性<br>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br>四、五行的生克关系I<br>(一)一般状态的调节平衡<br>(二)特殊状态的相互影响I<br>五、五行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br>(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br>(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br>(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1<br>(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br>第4讲心系统功能<br>一、心的主要生理<br>(一)主血脉<br>(二)主藏神<br>二、心的系统联系<br>(一)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br>(二)心开窍于舌<br>(三)心在液为汗<br>(四)心在志为喜<br>(五)心包络<br>(六)脑<br>(七)小肠<br>第5讲肺系统功能<br>一、肺的主要生理<br>(一)主宣发肃降<br>(二)主气<br>(三)助心行血<br>(四)通调水道<br>二、肺的系统联系<br>(一)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br>(二)肺开窍于鼻,喉为肺之门户<br>(三)肺在液为涕<br>(四)肺在志为悲(忧)<br>(五)大肠<br>第6讲脾系统功能<br>一、脾的主要生理<br>(一)主运化<br>(二)主升<br>(三)主统血<br>二、脾的系统联系<br>(一)脾在体合肉,主四肢<br>(二)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br>(三)脾在液为涎<br>(四)脾在志为思<br>(五)胰<br>(六)胃<br>第7讲肝系统功能<br>一、肝的主要生理<br>(一)主疏泄<br>(二)主藏血<br>二、肝的系统联系<br>(一)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br>(二)肝开窍于目<br>(三)肝在液为泪<br>(四)肝在志为怒<br>(五)胆<br>第8讲肾系统功能<br>一、肾的主要生理<br>(一)主藏精<br>(二)主水液<br>(三)主纳气<br>二、肾的系统联系<br>(一)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br>(二)肾开窍于耳及二阴<br>(三)肾在液为唾<br>(四)肾在志为恐<br>(五)命门<br>(六)膀胱<br>(七)三焦<br>(八)女子胞<br>(九)精室<br>第9讲脏腑关系<br>一、脏与脏的关系<br>(一)心与肺<br>(二)心与脾<br>(三)心与肝<br>(四)心与肾<br>(五)肺与脾<br>(六)肺与肝<br>(七)肺与肾<br>(八)肝与脾<br>(九)肝与肾<br>(十)脾与肾<br>二、脏与腑的关系<br>(一)心与小肠<br>(二)肺与大肠<br>(三)脾与胃<br>(四)肝与胆<br>第10讲精气理论<br>第11讲血理论<br>第12讲津液理论<br>第13讲经络理论<br>第14讲体质理论<br>第15讲外感病因<br>第16讲内伤及其他病因<br>第17讲发病原理<br>第18讲基本病机<br>第19讲治则治法<br>第20讲预防康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