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流行病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536569
  • 作      者:
    郑全庆主编
  • 出 版 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流行病学》着重介绍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在预防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内容以总论为主,各论为辅;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现实,编写了突发事件流行病学一章;面对各种新的公共卫生问题,又新增了医院感染、社区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内容,使读者能对流行病学的一些发展前沿有所了解。书中内容丰富,以实例为主展开理论和评价,既有充分的理论阐述与设计要点,又有大量的示范实例。<br>    《流行病学》既是MPH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临床专业和卫生专业本科学生的参考用书,还适用于疾病控制中心和医院有关医务人员进行科研工作时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从而对争论不休的黑热病传播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何观清教授是将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实验方法引入我国的先驱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他应用此方法否定痢疾噬菌体对痢疾的预防作用。何观清教授倡导并率先在我国13个省建立了30个疾病监测点,成为国内外制定医学卫生发展规划和疾病控制对策措施的重要信息来源,也为评价很多卫生对策的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br>    蒋豫图教授组织并参加了多次自然疫源地和传染病流行调查,搞清了东北林区的森林脑炎等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他主张不去现场就不是真正的流行病学研究。<br>    连志浩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描述了新疆“察布查尔病”,在卫生防疫领域一举成名。<br>    吴系科教授运用层层对比分析法,对安徽淮河流域的出血热(HFRS)疫情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地出血热的发生是由于农民留宿暴露野鼠,特别是与暴露黑线姬鼠有关的科学结论,他运用地理流行病学方法成功创立了出血热预测数学模型。<br>    苏德隆、何观清、蒋豫图、钱宇平、耿贯一、吴系科、魏承毓、王天根、何尚浦、连志浩、俞顺章、姚凤一、刘瑞章、李婉先、陈友绩等创造了有中国特色的流行病学体系,编写了系列的教科书,如苏德隆主编的《流行病学》第1、2、3版(1960-1965年);全国卫生专业用统编教材《流行病学》第1版(苏德隆,1981年);第2版(钱宇平,1986年);第3版(连志浩,1993年);第4、5版(李立明,1999年、2003年)。耿贯一主编的《流行病学》(供基础、临床、口腔专业用)分别于1979、1984、1989、1994、1999年多次再版;陈友绩主编的《军队流行病学》也于1963、1978、1985年再版;钱宇平、吴系科、何尚浦、连志浩、郑锡文、李竹、李立明主编的《流行病学进展》于1981年首卷(1~10)。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br>1.1 流行病学的简史<br>1.2 流行病学的定义<br>1.3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br>1.4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及应用<br>1.5 流行病学特征与流行病学原理<br>1.6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br>1.7 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br><br>第2章 流行病学常用指标<br>2.1 率、比值和比例<br>2.2 测量疾病频率的指标<br>2.3 测量死亡频率的指标<br><br>第3章 疾病的分布<br>3.1 疾病的流行强度<br>3.2 疾病的人群分布<br>3.3 疾病的地区分布<br>3.4 疾病的时间分布<br>3.5 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br><br>第4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br>4.1 病因概述<br>4.2 病因推断的方法<br>4.3 因果关系推断<br><br>第5章 描述性研究<br>5.1 描述性研究概述<br>5.2 现况研究<br>5.3 生态学研究<br><br>第6章 病例-对照研究<br>6.1 基本概念<br>6.2 研究案例<br>6.3 研究的步骤<br>6.4 研究对象的选择<br>6.5 样本量的估计<br>6.6 资料的分析<br>6.7 常见的偏倚<br>6.8 病例一对照研究的优缺点<br>6.9 小结<br><br>第7章 队列研究<br>7.1 基本概念<br>7.2 案例<br>7.3 确定研究人群<br>7.4 样本量的估计<br>7.5 队列研究的资料分析<br>7.6 队列研究常见的偏倚<br>7.7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br>7.8 病例一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特点的比较<br><br>第8章 分析性研究设计的衍生类型<br>8.1 巢式病例一对照研究<br>8.2 病例一队列研究<br>8.3 单纯病例研究<br><br>第9章 实验流行病学<br>9.1 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br>9.2 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方法<br>9.3 实验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与分析<br>9.4 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br>9.5 临床试验<br><br>第10章 理论流行病学<br>10.1 概述<br>10.2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建立<br>10.3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简介<br><br>第11章 筛检<br>11.1 概述<br>11.2 筛检试验的评价<br>11.3 筛检效果评价<br>11.4 阳性界值的确定<br>11.5 筛检试验的评价原则<br>11.6 筛检中的偏倚<br><br>第12章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方法<br>12.1 引言<br>12.2 偏倚<br>12.3 选择偏倚<br>12.4 测量偏倚<br>12.5 混杂偏倚<br>12.6 如何控制偏倚<br><br>第13章 疾病预防与监测<br>13.1 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br>13.2 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br>13.3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br>13.4 疾病的三级预防<br>13.5 疾病监测<br><br>第14章 疾病暴发调查<br>14.1 调查的目的<br>14.2 调查的步骤<br>14.3 调查的内容和方法<br>14.4 结论<br><br>第15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br>15.1 概述<br>15.2 主要研究内容<br>15.3 主要研究方法<br>15.4 社区NCD防治展望<br><br>第16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br>16.1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br>16.2 传染病的暴发调查<br>16.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br>16.4 新世纪传染病的流行趋势<br>16.5 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br><br>第17章 社区流行病学<br>17.1 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评估<br>17.2 社区卫生工作计划<br>17.3 社区卫生工作目标的评估<br><br>第18章 医院感染<br>18.1 概述<br>18.2 医院感染的监测<br>18.3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br>18.4 展望<br><br>第19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br>19.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br>19.2 传染性疾病<br>19.3 食源性疾病<br>19.4 职业中毒<br>19.5 放射突发事件<br><br>第20章 循证医学<br>20.1 概述<br>20.2 循证临床实践<br>20.3 循证医学的分析方法——系统评价<br>20.4 Meta分析<br>20.5 循证医学的局限性<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