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博弈理论与魔芋对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079464
  • 作      者:
    (日)金子守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十六幅漫画,五幕戏剧,三位主角,一个疑问:博弈理论陷入危机了吗?从来没有一本书能以如此生动有趣的形式来讨论博弈理论——它的历史、现状、前景及其研究者的生存状态。
    大幕拉开之时,一切将见分晓!
    由批判的角度来谈博弈理论的内涵、谈这个学问的研究方法、谈从事这个学问的研究工作者的态度以至提供新的研究方向的中文书籍实在很少!这是本批判性很强的好书,读者们当然要用更强的批判力度来读这本书中所写的字字句句,不论同意与否,都要尝试给出好的理由。
展开
内容介绍
    “魔芋对话”是日本传统落语表演艺术的一个段子,讲述了一个和尚和一个卖魔芋的人因误解了双方的姿势而闹笑话的故事。那么博弈理论与魔芋对话又有什么关联呢?
    一方面,博弈理论研究者之间以及与其他学科学者之间的讨论往往是魔芋对话;另一方面,博弈理论当中也存在魔芋对话的现象,而对此,现有的博弈理论却无法描述和处理。作者指出,当今方兴未艾的博弈理论事实上已经陷入危机:博弈理论尚未成为一门实证科学,迄今缺少突破性进展;而目前众多博弈理论研究不过是以重复的方式阐述同样的概念,生成的是“一堆产业废物”。
    因此,博弈理论亟需对其基础进行反思,对完全理性、共同知识、纳什均衡等概念重新进行梳理。而在博弈理论中引入认知逻辑(Epistemic Logic),将开辟一条全新的进路。
展开
精彩书摘
    一般认为,有关博弈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最近的发展相当不同。市场均衡理论从一开始就以完全竞争这个概念为基础,对于所探讨的问题的了解范围相当局限,它被认为是一个视野狭窄、比较僵化的领域。同时,与这个理论相关的研究工作只专注在数学的一般化及精炼化,所以也备受批评。相反,博弈理论被认为对于许多不同的社会一经济问题的研究有所助益,而且博弈理论确实对于经济学、政治学、电脑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甚至于生物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目前,人们期盼博弈理论能同时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若我们仔细地检视博弈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我们会发现这两个理论在数理结构上只有些许不同。其中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差异,那就是博弈理论对于一个结构可能有许多不同的诠释,而市场均衡理论不会有这样的状况发生。其实,博弈理论拥有的自由度往往导致魔芋对话的现象。
    市场均衡理论被认为陷入危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我最近认为博弈理论也陷入危机,虽然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博弈理论是如何陷入危机呢?因为对于一个概念,有大量的作品以不同的方式重复诠释它,这些累积得像山一样高的文章,很快地会风化成产业废物,这些产业废物遮蔽了研究者的视野,阻碍他们见到新的研究方向。许多研究者不再去思考如何超越这成堆的文献,在他们的词汇中,或许已经没有“超越”这样的概念。
    我的主张如下:市场均衡理论是个成功的理论,但是它已经达到阶段性的成就,目前暂时失去活力;相反,博弈理论在还未达到阶段性成就时,就面临严重的危机。当有人想谈论博弈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的未来时,我们应该回到这些理论的源头。这些理论的创始者在草创之初,一定经过很多尝试错误的过程,他们可能也比当时众多探讨相同问题的研究者有着更宽阔的视野和见识。因此,回溯源头将可以帮助我们探索新的可能性。在这个报告中,我将介绍博弈理论的源起以及思索这个理论未来应当的走向。
    我必须在规定的短暂时间之内完成这个稿子,所以我的表达或许不够细致,我的论证也可能不够圆满。
    1.虽然博弈理论是以社会-经济现象为研究的目标,博弈理论的起源并不是社会科学而是数学。这个起源甚至可以归结到20世纪初,罗素发现康托集合论的悖论而引起第三次数学危机的那个时间;物理学约在同一时间也产生危机。这些危机不仅与思考过程有关,也同时与各自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重要的学者参与处理这些危机,他们不仅重新思考已经存在的想法,也从最根本处重新思考入类的推理过程。
    2.为了战胜第三次数学危机,有三个数学的学派创立起来:
    (a)希尔伯特(IIilbert)形式学派或公理学派,
    (b)布劳威尔(Brouwer)直观主义学派,
    (c)罗素·怀特海(Russell-Whitehead)逻辑主义学派。
    在20世纪10、20年代,这些学派对数学的基础有过长时间、严厉和尖锐的争论。
    3.20世纪20年代的后半段,年轻的冯·诺依曼是希尔伯特形式学派的一个重要的代表。大约在那段时间,这个学派希望以希尔伯特的证明理论证明数学系统可以免于矛盾,当时,这个方法被认为可以拯救正陷入第三次数学危机的数学领域。
    4.希尔伯特的证明理论原是用来探究数学的基础,最终变成是一个数学活动(推理)而不是一个具有数学内涵的理论。换言之,它是一个研究“理想数学家”的数学行为的数学理论。冯·诺依曼受到这个启发而创造了博弈理论,这是一个以数学的方式了解社会上人类行为的理论。
    5.从一开始,冯·诺依曼就借用了许多在数学基础争论时所发展出的结果来建立博弈理论。在1932年(发表于1937年),冯·诺依曼重新证明了他的最小最大定理以及使用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证明市场均衡的存在。布劳威尔是直观主义学派的倡导者,在数学基础争论的时间,他是希尔伯特的敌人。
    6.在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顿共同发表了他们伟大的作品:《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7.由于第三次数学危机和物理学的危机,使得科学家必须从根本处重新检视那些已存在的、不论是科学的或理论的想法,这引发许多新的思潮。20世纪有很多伟大的理论及科技就是拜这次危机所赐而产生,这些成果有部分仍然成功地继续留存,也有许多己被遗忘。
    8.博弈理论是第三次数学危机之后所诞生的许多理论之一。而计算理论,就是目前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也源自于这次危机,冯·诺依曼对计算机科学的创始,贡献良多。以计算理论为基础,在他的最后作品《自复制自动机理论》中,他展现出对于生物学、神经科学以及社会学深刻的见解。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见解几乎仍然和博弈理论无关。
    9.冯·诺依曼同意将概率运用在博弈理论上,这使他能够证明最小最大定理。然而,对于概率这个概念的看法,如同以往一样,仍然含混不清。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前言:博弈理论的背景与现状
序幕
人物与场景

第一幕 经济学中特殊化与一般化的逆转
第一场 圣彼得堡博弈
第二场 悖论
第三场 经济学与博弈理论的一般化
第四场 特殊化与一般化的逆转

第二幕 魔芋对话与博弈理论
第一场 魔芋对话
第二场 囚徒困境与两性战争
第三场 不完全信息博弈
第四场 《罗生门》

第三幕 愤怒的市场经济
第一场 市场均衡与社会的困境
第二场 市场失灵与广布外部性
第三场 完全竞争的知识面
第四场 完全竞争的制度面
插曲一 乌云笼罩着经济学及博弈理论
插曲二 面临危机的博弈理论

第四幕 决策制定以及纳什均衡
第一场 新近的研究课题
第二场 纳什均衡的诠释
第三场 无限递归与共同知识
第四场 混合策略
第五场 静态均衡

第五幕 个人与社会
第一场 个人主义
第二场 主义
第三场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四场 个人的内在心智结构

尾声
致谢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