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是西太平洋面积最大的边缘海,面积大约为300万km2。从地图上看,南海整体上呈菱形北东向延伸。南海北接中国华南大陆,西临中南半岛,东界和南界为一系列岛弧围绕。这些岛弧北起台湾岛,往南和西南方向的主要岛屿有吕宋岛、民都洛岛、巴拉望岛、加里曼丹岛及苏门答腊岛等,构成南海外缘的自然边界。
南海海底水深变化大,最大水深超过5000m,发育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地貌单元。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自20世纪70年代即在南海开展地质地球物理调查,30多年来积累和收集了大量的地形地貌资料。90年代中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国内率先应用先进的多波束测深设备进行海底地形测量,获取了南海大面积海区的多波束测深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编绘了高精度的南海海底地形图,全面了解南海的地形地貌特征,新发现了许多自然地理实体。
南海地形从周边向中央倾斜,水深逐渐增大,发育的大型地貌单元依次为大陆架(岛架)、大陆坡(岛坡)、边缘海盆地(中央海盆)。大陆架和深海盆地地形较为平缓,而大陆坡地形十分陡峭。大陆架(岛架)是陆地在大海的延伸,其范围白海岸线开始,地形平缓下降,至海底地形突然转折带结束,此转折带称为陆架坡折线,水深一般不超过250m。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南海的大陆架(岛架)可分为北部陆架、北部湾陆架、西部陆架、巽他陆架、南部岛架和东部岛架6部分,北部陆架、北部湾陆架和巽他陆架规模庞大,海岸线至坡折线的最大宽度超过350km,而其他岛架则较为狭窄。其中,东部岛架与菲律宾群岛相邻,宽度小于10km。由于陆地江河携带大量泥沙在近岸海底的沉积作用,因此陆架的次级地貌单元以大面积的陆架平原为主,地形平坦,水深变化小;另外,局部海底水流的冲刷作用,也形成了水下三角洲、浅滩、暗沙、小型海谷等小型地貌单元,如台湾浅滩和曾母暗沙。台湾浅滩位于台湾海峡南端,曾母暗沙位于南海南部岛架,与加里曼丹岛相邻,是我国最南部的领海。
大陆坡(岛坡)是大陆架与深海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其范围开始于陆架坡折线,水深急剧下降,至海底地形变平缓地带结束,此地形转折地带称为陆坡坡脚线。南海大陆坡和岛坡地形高差起伏大,水深范围大致为200~4000m,是南海地形变化最复杂区域,发育有陆坡斜坡、海台、海岭、盆地、海槽、海底高原等地貌单元。
南海的大陆坡(岛坡)可分为北部、西部、南部和东部4部分,与北部湾陆架和巽它陆架相邻的陆坡合并到相邻的陆坡分区中。陆坡斜坡广泛发育于北部、西部和南部陆坡中,规模庞大,为地形较为陡峭的下降斜坡。海台是陆坡上地形凸起、顶面较为平坦的小型地貌单元。一部分海台的顶面往往接近或露出海面形成暗沙、浅滩或岛礁,如东沙海台、西沙海台、中沙海台的顶面分别形成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也形成于各个海台的顶面上。南海西部陆坡发育大量海山,海山的高差为800~3000m。这些海山分别组成3条大型海岭,即中沙北海岭、盆西海岭和盆西南海岭。规模最大的盆西南海岭包含20个海山,长度440km。3条海岭按东北一西南方向排列,矗立于陆坡边缘,与地形平缓的中央海盆相邻,更显海岭之高耸,构成壮观的海底地貌景象。西部陆坡还发育中建南盆地、盆西大海谷等大型地貌单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