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从记载中,可以看到蔡伦造纸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采用赫蹄加工工艺,成功制作出了便于推广且质地优良的纸。这样造出的纸成本较低,因此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大约到了晋代,简、帛等完全被纸所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元105年,蔡伦所造的纸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造纸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有质轻、价格低等优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东汉末年,山东人左伯以造纸精美而闻名,当时的书法家都十分推崇左伯的纸,这说明在东汉末年,造纸技术已经超越了蔡伦时代。公元2~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到了后期,纸张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造纸术大约在这之后200年由中国僧人首先传到了邻国朝鲜,后来又传到了日本和印度,直到1000年后的公元1150年,西班牙的沙迪瓦才建起了欧洲第一家造纸厂。
有关中国古代造纸的方法,历史上记载很少,但就纸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迄今两千年来,并无多大实质性变化。总结起来可归纳以下几道步骤:一是将砍伐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二是掺入辅料,制成纸浆。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纸。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