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于复杂性的研究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易》《老子》等古典哲学著作就提出了系统科学的观点。现代国内的复杂性研究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院士首次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发起的系统科学研究新领域,其概念形成经历了三部曲:巨系统一复杂巨系统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钱学森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嘲,在认识论方面强调解决复杂性问题必须利用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对各种理论知识综合集成,对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综合集成,对机器智能和人的智慧综合集成,对定性分析和定量数据综合集成。在具体方法层次方面,面对复杂系统工程建立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用于复杂巨系统的预测和决策有很强的操作性。中国学派在复杂性研究中独树一帜,是复杂性研究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总之,对于复杂性的研究要有广阔的视野,合理的思维结构,优秀的创新品质以及博大的人文情怀。复杂系统的脆性研究作为复杂性研究的一部分,就要兼收并蓄,集百家之所长,不断开拓创新。
1.4 复杂系统脆性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复杂系统脆性理论与协同学的关系
“协同”这个词是从古希腊语中借用来的,它标志着开放的系统中大量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的、集体的或合作的效应。协同学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在研究激光理论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1977年正式问世的。它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适应范围非常广泛。协同学以各类开放系统所共有的“协同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开放系统发展演化的原因及其规律,从方法论的角度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扩大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视野。
协同学是从系统演化的角度研究开放系统在一定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其内部诸要素、诸层面和诸子系统之间,如何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而形成协同效应,自组织成为一个协同系统的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科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