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1207
  • 作      者:
    陈嘉明等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作为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是国内第一部对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究竟是一元还是多元的问题,有着长期的、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的结果最终演化出两方面的哲学方法论,一是有关自然科学的解释理论,另一是有关人文科学的理解理论。《科学解释与人文理解》即是以这一争论为背景,对这两大类的哲学方法论进行一番系统的梳理与评介。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早期的科学解释理论
    对于科学解释(Scientific Explanation)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亨普尔(Carl Hempel)1948年和奥本海姆(Paul Oppenheim)发表的论文《解释逻辑的研究》①。  但这并不是说,在此之前,人们对于科学解释没有思考,恰恰相反,在1948年以前的人们对科学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研究中,存在着大量零散的科学解释观点;如果再往前追溯,其源头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  我们将这一部分科学解释理论,统称为“早期的科学解释理论”。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解释理论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学术的集大成者,恩格斯称其为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  但在其所有成就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形式逻辑及其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的科学方法论:我们这里要讨论的解释理论或者解释观,就属于此列。  如果从现代科学解释理论来看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解释观,我们就能清楚地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贡献。
展开
目录
主编的话
前言
上篇  科学解释
第一章  早期的科学解释理论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解释理论
第二节  近代的科学解释理论
第三节  现代早期(1948年以前)的科学解释理论
第二章  科学解释的“逻辑论证说”
第一节  科学解释的目的与条件
第二节  科学解释的D-N模式
第三节  科学解释的I-S模式
第四节  关于其他解释形式
第三章  科学解释的历史主义理论
第一节  图尔敏的科学解释观
第二节  汉森的科学解释观
第三节  库恩的科学解释观
第四章  后现代语用学科学解释理论
第一节  范·弗拉森的语用学解释观
第二节  阿钦斯坦的语用学解释观
第三节  语用学解释的争议问题
第五章  辩证的解释理论
第一节  瑞顿的科学规律理想解释文本理论
第二节  麦提·欣托仑的科学解释理论
第三节  沃尔顿的科学解释模型
第六章  阿佩尔的先验解释学理论
第一节  先验解释学理论
第二节  人文理解和科学解释的辩证法

下篇  人文理解
第七章  李凯尔特的历史文化科学理解理论
第一节  历史研究的特殊逻辑
第二节  基于价值的历史理解
第八章  韦伯的社会文化科学理解理论
第一节  文化科学的概念构造逻辑
第二节  社会文化科学的理解
第九章  温奇的社会科学理解理论
第一节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与人文科学的理解问题
第二节  社会科学与“理解”
第十章  查尔斯·泰勒的语言分析社会科学诠释理论
第一节  人类存在的“意义”特征
第二节  “自我诠释的动物”与人的科学
第三节  语言与诠释
第四节  作为实践的社会理论
第十一章  狄尔泰的方法论解释学
第一节  解释学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第二节  理解与解释:两种方法论的论争
第三节  理解及其形式
第四节  “理解”的方法论
第十二章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解释学
第一节  解释学是存在论的方法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理解”方法论
第十三章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第一节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观念
第二节  伽达默尔的“理解”论
第三节  传统、成见与效果历史原则
第十四章  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
第一节  解释学的对象、意识和任务
第二节  解释学的“理解”与“解释”
第三节  反思、批判与传统
第四节  解释学作为意识形态批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