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研究:19491956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337433
  • 作      者:
    肖东波著
  • 出 版 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肖东波,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出版《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纲(1921-1949)》、《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史(1949-1956)》、《新中国成立初期执政党建设研究(1949-1956)》(合著)等学术专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研究(1949-1956)》着重考察三个问题:一是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确立的历史因素,回答“历史选择”和“人民选择”这个命题;二是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巩固全国执政地位而做的努力,对其所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和评述;三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对其领导和执政方式与经验作一些分析和判断。限于各方面的条件以及本人的学识水平,这些问题不一定解答的好,特别是不一定很全面。说起全面来,有一个问题不能不提一下。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复杂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废旧”,也要“立新”,而且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全部任务都承担下来,它的执政和领导是全方位的。这对研究和写作来说,有好的方面,可以在宽阔的海洋里肆意畅游;但也有不利的方面,看到的东西太多,有时会不知所从。所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研究(1949-1956)》很难做到全面,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重点的内容进行研究。另外,有一些内容是很重要的,也属重点,但由于笔者的其他一些相关著述中有所涉及,为了避免重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研究(1949-1956)》就不再叙述。当然,这是在不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研究(1949-1956)》完整构架前提下的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畸形、病态的社会形态。在人民的反抗和抗争之下,中国社会必然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社会,这个新的社会既不是西方的资本主义,也不是东方的社会主义,而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市场体制,由国家、私人和合作社等多种所有制成分组成;国家采取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同时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在民主革命过程中仅存在于局部地区,但它却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的社会形态,对中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首先,它颠覆了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将民主政治制度创造性地引人中国社会。其次,它接纳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满足了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的特点,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再次,它在继承的基础上建立了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形成了与封建思想、殖民意识相对立的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的具有世界性的先进文化。这种文化“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①再次,它是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使社会主义因素得到增强,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打下政治和经济的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演进,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非常独特的现象,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在短短的百年中经历过如此巨大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演变。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社会演变与潮流趋动
二、党的特质与党的建设
三、革命根本问题的解答
四、革命胜利与党的执政

第二章 开国建政的奠基伟业
一、政治协商成立共和国
二、军事管制实现权力过渡
三、渐进方式建立民主政权
四、执政理念与领导方式

第三章 巩固政权的坚决斗争
一、奋勇作战肃清大陆残敌
二、军民合力平息肆虐匪患
三、发动群众开展镇反运动
四、击退资产阶级猖狂进攻
五、抗美援朝化解外部危机

第四章 解济民生的恢宏手笔
一、政权力量遏制物价上涨
二、社会动员救赈千万灾民
三、政府主导救助失业人员
四、依靠群众发展卫生事业
五、严厉整肃社会丑恶现象

第五章 恢复经济的战略举措
一、经济状况与建设方针
二、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三、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四、建立和发展国营企业
五、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

第六章 发展文化的不懈努力
一、文学艺术的改造与发展
二、人民教育的建立与发展
三、大力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四、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五、积极推动宗教革新运动

第七章 和平外交的纵横之策
一、外交方针与外交机构
二、建立外交关系的努力
三、争取外援与民间外交
四、与美国的外交斗争
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八章 创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第九章 实施计划向社会主义过渡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