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说红色传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52890
  • 作      者:
    《红色传奇》栏目组编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近百年之难忘历史镜头经典重现
  ★ 千余珍贵历史图片多数首次公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六十集重大理论文献片《红色传奇》同名图书
  ★ 直观性、生动性:以图为主,用大篇幅的历史照片和纪录片抓图来展现历史原貌,配以简述重大历史事件和光辉成就的文本,点面结合地呈现出一部气势恢宏而又蕴含着生动细节的党史巨著。
  ★ 资源独特性:丰富的纪录片资源中,可以挖掘出突破摄影局限的珍贵历史镜头,传递出文字所无法表达的历史厚重感和趣味性。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历史纪实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最大的纪录片摄制专业企业,多年来为300余家中央及地方电视台及新媒体提供60余档上千万小时精品节目。
  由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组织成立的《红色传奇》栏目组,倾力打造而成的重大理论文献纪录片节目《红色传奇》,通过大量中外视频,辅以三维动画、情景再现和经典采访,追慕崇高,感悟辉煌,真实有力地记录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脚步。让镜头感染观众,重拾红色经典;让画面点燃你我,再现光辉历程。该片入选2012年第四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大陆桥文化传媒集团历年创作的红色经典节目,皆受到媒体和观众的热情关注及广泛好评,纪录片《共和国传奇》《阅兵真相》《中国原子弹》《中国:1978—2008》荣获诸多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 图说红色传奇》采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老照片,精选最经典、最具有历史拐点性的片段和事件,定格真实的历史镜头,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以及领导全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呈现出一派气势恢宏而又蕴含生动细节的历史气象,是一部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历史纪实书。自共产党诞生开始至北京2008年奥运会盛大开幕结束,全书激发了广大读者的爱国、爱党、爱家之情,鼓舞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新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诞生
  自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陷入了灾难深重的悲惨境地。国家衰败、民族危亡的现实逼迫一代代志士仁人苦苦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一次次努力,结果是一次次失败。一切旧式的抗争,都走不出苦难的泥潭。随后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打开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阀门,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希望。他们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就必须建立一个像俄国布尔什维克那样的无产阶级政党。其中陈独秀和李大钊是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也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到工人中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920年8月,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11月,上海党组织创办了第一个党的刊物,名字就叫《共产党》。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也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这时,成立党的全国性组织已是水到渠成,呼之欲出。
  1921年7月中下旬,来自各地的13位代表陆续相聚上海,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23日晚8时,大会在上海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寓所(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正式举行,对各项议题进行了充分的商讨并形成了一致意见。
  7月30日晚,就在会议将要结束的时候,法租界的一个巡捕闯进了会场,会议不得不临时中断,代表们分批转移到浙江嘉兴。8月初,在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开了最后一天的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等重要文件。
  《纲领》共15条,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等,还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组织纪律和发展党员的要求。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选举陈独秀为党的中央局书记,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党的中央局。
  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正式把7月1日定为党诞生的纪念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像光芒四射的灯塔,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斗争道路。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评价的那样,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议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但是,由此所点燃的革命的火把,给黑夜沉沉的中国大地带来了一道光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也由此谱写出了灿烂的篇章。
  当时出席中共一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有13人,上海的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的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山东的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代表:陈公博;旅日的代表: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共13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位党员出席会议。另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两人参会。
  当时被称为“南陈北李”的陈独秀和李大钊,因故未能出席中共“一大”,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在中共创建史上主要创始人的历史地位。
  陈独秀没有出席中共“一大”,仍能被推选为中央局书记。李大钊没有出席“一大”,也没有被推选担任什么领导职务,但他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是一位精神领袖,就连年长他10岁的陈独秀也自谦地说:“‘南陈’徒有虚名,‘北李’确如北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才是李大钊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应有地位的真实写照。
  第二章 国共合作——两大政治力量的第一次握手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历时3年半。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革命之后,“革命党名义取消,中华民国即为官僚武人所摧残”,“名虽为民国,实为官僚国,革命目的未达”。为了维护民主共和的成果,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但中国革命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尤其是第二次护法斗争的失败,陈炯明的叛变,是孙中山遭受的一次最痛心的失败。通过这次事件,孙中山深切认识到,不能“单独倚靠兵力”,而要依靠党的力量。但当时的国民党党员构成“非常复杂”,“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国民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组织纪律,无一不存在严重缺陷。孙中山痛感有彻底改造之必要。
  在孙中山的奋斗历史中,他曾多次向帝国主义国家呼吁援助,而其结果总是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军阀反对他。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与列宁和苏俄政府开始函电来往。从1919年起,开始同共产国际和苏俄方面的有关人士接触,共产国际远东局负责人维经斯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少共国际代表达林先后与孙中山举行会晤,建议他加强同苏俄的联系,并同中国共产党结成民主联合战线。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的进一步了解和过去一再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冷遇与破坏的痛苦教训中,孙中山深切感到只有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才是真正帮助中国革命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共产党从“二七惨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这时,孙中山也已经看到了新兴的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并在他处境艰难之时,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给予他有力支持。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世纪的曙光
中共早期的主要创始人

第二章 国共合作——两大政治力量的
第一次握手
一拍即合
思想与组织酝酿
国民党“一大”
友好牵手

第三章 五卅风潮——大革命的号角
导火索:枪杀事件
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反帝怒潮
全国声援
伟大意义

第四章 北伐硝烟——国共合力讨军阀
两党的共同决策
国民革命军出征
中共战绩
国共分道扬镳

第五章 武装暴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
血雨腥风中的反抗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第六章 星火燎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天时地利井冈山
工农革命如火如荼
毛、朱大军胜利会师
革命思想发扬光大

第七章 党指挥枪——古田会议的召开
新形势,新问题
古田会议召开
古田会议旧址群

第八章 军事角逐——五次反“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
第四次反“围剿”
第五次反“围剿”

第九章 万里征程——悲壮的万里长征
可歌可泣的战略大转移
关键战役
参加长征的女战士
红军长征用过的物品

第十章 遵义曙光——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前进中的逆流
遵义会议召开
激烈的讨论
一锤定音的伟大转折

第十一章 西安事变——中国时局大转换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
张、杨兵变
各方反应
国共握手言和

第十二章 一致对外——“七七事变”和国共第二次合作
救亡大计
国共谈判
平型关大捷

第十三章 论持久战——克敌制胜的法宝
伟人杰作
科学理论

第十四章 百团大战——华北敌后战场的大较量
战况概览
正太破袭战
扩大战果
反击“扫荡”
光辉一页

第十五章 延安颂歌——奔向革命圣地
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之都
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精神代代传

第十六章 自力更生——破解根据地的生存困局
大生产运动
领袖们的别样才华
大生产模范——南泥湾
巨大成果

第十七章 空前团结——中共“七大”的召开
一次特殊的会议
“七大”开幕
“七大”决议与意义

第十八章 未定之秋——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和平呼声
国共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的签订

第十九章 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和平的颤音
战局大转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第二十章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春潮涌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庄严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共和国第一次阅兵式
群众的欢庆游行

第二十一章 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
朝鲜战争爆发
一场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
国内的抗美援朝运动
抗美援朝战斗生活

第二十二章 “一五”计划——工业化奠基之役
五易其稿的计划案
他山之石
伟大成就

第二十三章 当家做主——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大会胜利开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
通过《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最亲爱的人做国家领导
代表们的风采

第二十四章 信心满怀——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历史背景
大会召开
重大决策

第二十五章 大庆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
大庆油田大会战
“铁人”王进喜二三事
油田风光无限好

第二十六章 中国入联——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
联大上的激烈交锋
众望所归

第二十七章 两弹一星——升腾的蘑菇云,升腾的中国
回击西方国家的核讹诈
“两弹”横空出世
“一星”升腾而起
“两弹一星”背后的大功臣

第二十八章 打破坚冰——尼克松访华
“小球推动大球”
破冰之旅
改变世界的一周
记忆永存

第二十九章 大快人心——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同“四人帮”的斗争和全面整顿
粉碎“四人帮”

第三十章 教育复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制度
高考制度重新恢复
参加高考,机会均等
人才济济,硕果累累

第三十一章 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徘徊中前进
新时期的新思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贯彻新的路线方针

第三十二章 希望田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

第三十三章 开放窗口——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面临历史转机
经济特区的诞生
特区奏鸣曲

第三十四章 春天故事——邓小平南方谈话
阴云密布
南行之旅
云开雾散

第三十五章 “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
两个游子
“一国两制”构想出炉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港澳新颜

第三十六章 万众一心——1998年抗洪抢险
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砥柱中流有铁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第三十七章 开放共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见证伟大时刻
WTO历史回顾
漫漫入世路
入世改变中国

第三十八章 九天揽月——中国人实现登月梦想
划时代日记
中国航天梦的起点:
发射人造卫星,掌握返回式技术
向梦想进发:中国开始载人航天工程
梦想在延续

第三十九章 大地飞龙——青藏铁路正式开通
“天路”连通“世界屋脊”
建设大事记
巨大成就榜
今非昔比好日子
永久的纪念

第四十章 奥运之火——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
美梦成真
狂欢与硕果
奥运记忆
难忘瞬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