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利钦在1987年受到苏共公开批判、被逐出政治局后,被安排担任正部级的国家建委第一副主任职务。因此,戈尔巴乔夫不同意叶利钦参选,说你是部长,不能竞选人民代表。叶利钦说,我不当部长也要当代表。因此,叶利钦是违反党纪、政纪参选,和党组织推荐的正式候选人争夺人民代表席位。一个共产党员,公开走到共产党的对立面,这并不奇怪;而耐人寻味的是,他竞能得到近90%群众的拥护,当上了人民代表。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公开声明反共、反社会主义后,又以获得60%以上选票的优势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上台后不久,他就颁布了关于俄联邦国家机关“非党化”的命令,把共产党基层组织和党委赶出了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和整个联盟的支柱——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机关,使苏共开始失去对苏联大部分地区的控制。
如果说,叶利钦的上台,在很大程度上有来自党外群众的支持,那么苏共受到的另一次灾难性打击则直接来自党内。
1989年底,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共产党“多数派”相继宣告脱离苏共而独立。正是在这些主张退出苏共和苏联的代表三国“多数共产党员”的领导者的鼓动下,在1990年的议会选举中,三国民族分裂主义者相继夺取了共和国领导权,随后又更换了国名、国徽,废除了本国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宪法,成为苏共解体和苏联崩溃的开端。
1991年的“8·19”事件,应该说是苏共挽狂澜于既倒,避免自己“走向灾难深渊的最后尝试”。但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领导者却未能得到人民,包括还在组织的1500多万名党员(这之前因戈尔巴乔夫造成的思想混乱,已有420万名党员退党)的积极响应。
8月18日这天是周末,叶利钦等人都在乡间别墅休假,本来可以很轻易地被控制起来。但被派去逮捕叶利钦的克格勃最精锐的反恐怖特别部队“阿尔法”小分队,除了组长一人外,全体成员都拒绝执行命令,听任第二天早上叶利钦闻讯后,率领他的车队从小分队眼皮底下开过去,进入俄罗斯议会大厦(即“白宫”),去从容地部署反击。机场没有被关闭,“白宫”对外的电话联络也没有被掐断,叶利钦可以自由地和西方各国领导人通话,争取援助。派去攻打“白宫”的军队也按兵不动,甚至发生倒戈,许多坦克调转炮口。叶利钦还登上了坦克,向欢呼的人群发表演说……事后,国内外有很多人批评事变的发动者优柔寡断,没有采取坚决措施控制要害部门和逮捕政敌。有人说这是一次组织得极为笨拙的“秀才造反式的叛乱”。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了他们。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内并不乏有经验的党政军和内卫部队领导人。但当时出现的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很多人都选择支持退党的叶利钦和民主派。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发出的命令无论在党内、政府内,还是在军队内都处处受阻,几乎没人执行。因此,仅两天时间,挽救苏联的最后努力就流产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