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信任的网络与逻辑: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政治信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9333
  • 作      者:
    邱国良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邱国良,1974年出生,江西省贵溪市人。2001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获博士学位。现为江西农业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宪政制度和政府管理、农村基层政治和社会治理。
  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或转载论文2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2篇,CSSCI来源期刊11篇。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稳定研究论丛·信任的网络与逻辑: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政治信任》由信任与迷信:政治信任及其类型、共识与差异:农民政治信任的群体特征、中央与地方:农民政治信任的层级差异、宗族与宗教:农民政治信任的组织分化、农民政治信任的机理与逻辑、民生、民权与民主:农民政治信任的构建六章构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社会流动视阈下的农民政治信任
  一 社会流动与农民职业转型
  1.转型时期的社会流动
  社会学界对于“社会转型”概念通常有三种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社会结构变动,这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结构变动,而非单一事项发生。社会结构变动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以及观念转变。三是指社会形态的变迁,即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由相对封闭性的社会走向开放性的社会。无疑,社会学者们对“社会转型”概念的理解对于本书分析社会流动和职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单位”都是作为中国社会的一种基本结构而存在,它将人们限定在“单位”的框框之中。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就处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组织框架内,过着相对稳定、按部就班的日子。尽管这段时期社会政治运动不断,但社会不仅没有发生大规模动荡,相反出现超稳定状态。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结构和制度没有发生基本变动,另一方面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束缚了农民的流动。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利益格局逐步调整,人们观念不断转变,整个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动。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农民不仅有了职业选择的意愿,也有了职业选择的环境和空间,整个社会开始出现大规模流动,即“民工潮”。
  在讨论社会流动问题时,不能不提到美国社会学家P.A.索罗金及其著作《社会流动》。索罗金在该书中指出,社会流动(Social Mobility)是指某一个体、某一社会客体,抑或某一社会价值由一社会地位向另一社会地位的任何转变。他将“社会流动”分为“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两种,“垂直流动”是指个体由下层社会地位和职业向上层社会地位和职业的转变,或者由上层社会地位和职业向下层社会地位和职业的转变;“水平流动”则主要指工作场所的变更或工作性质的转换,不涉及社会地位的变化。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信任与迷信:政治信任及其类型
第一节 迷信与信任:信任的概念阐释
第二节 政治信任及相关概念的厘定
第三节 信任与政治信任的类型

第二章 共识与差异:农民政治信任的群体特征
第一节 阶层分化视阈下的农民政治信任
第二节 性别视阈下的农民政治信任
第三节 社会流动视阈下的农民政治信任

第三章 中央与地方:农民政治信任的层级差异
第一节 农民政治信任的分层状况
第二节 越级上访:农民政治信任与行动策略

第四章 宗族与宗教:农民政治信任的组织分化
第一节 宗族视阈下的农民政治信任
第二节 宗教信仰视阈下的农民政治信任

第五章 农民政治信任的机理与逻辑
第一节 转型时期农民政治信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农民政治信任的体制环境和生成因素
第三节 农民政治信任的心理结构和社会基础

第六章 民生、民权与民主:农民政治信任的构建
第一节 重民生:用服务增强农民的政治认同
第二节 保民权:维护法制的权威和社会公正
第三节 强民主:通过民主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