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碑文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71239
  • 作      者:
    何如月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久的都市,先后有13个王朝建都于此,绵延1100余年,形成了辉煌灿烂的长安文化。长安文化具有多种特性。首先,它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长安和周边地区为核心,以黄土为自然生存环境,以雄阔刚健、厚重质朴为其主要风貌,这种文化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20世纪中国文学的“陕军”、中国艺术的“长安画派”等,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可以称之为“后长安时代”的文化。其次,它是一种相容并包的都城文化,既善于自我创造,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又广泛吸纳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善于吸纳民间文化,形成多元化的特点。复次,它是中国历史鼎盛时期的盛世文化,尤其是周秦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其所产生的文化以及对外的文化交流,代表了华夏民族的盛世记忆,不仅泽被神州,而且惠及海外。第四,它是历史时期全国的主流文化。由于长安是历史上许多王朝的都城,是当时政治文化的中心所在,以长安为核心形成的思想、文化,辐射到全国各地。第五,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产生于中国历史的早期,是中国文化之根,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华民族共有家园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些对《孝经》作用的夸大有时虽看似荒谬,但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汉代对于《孝经》的热衷和推崇,体现了《孝经》在汉代历史上的深刻影响。<br>    其次,政府不仅提倡孝道,而且褒奖孝行。两汉时期,全国性的表彰孝悌就达几十次之多,地方性的褒奖更无从详记①。<br>    于官员,则或增封户邑,或赏赐粮物。<br>    章帝元和中《制诏齐相》日:“谏议大夫江革,前以病归,今起居如何?夫孝,百行之本,众善之始也。国家每惟忠孝之士,未尝不及革也。县以谷千斛赐巨孝,常以八月长吏存问,致羊一头,酒二斛,以终厥身,以显异行,如有不幸,祠以中牢。”②<br>    顺帝永建二年《增封东海王臻诏》:“东海王臻以近藩之尊,少袭王爵,膺受多福。未知艰难,而能克己率礼,孝敬自然,事亲尽爱,送终竭哀,降仪从士。寝苫三年,和睦兄弟,恤养孤弱,至孝纯备,仁义兼弘。朕甚嘉焉。夫劝善厉俗,为国所先。曩者东平孝王敞兄弟行孝,丧母如礼,有增户之封。诗云:永世克孝,念兹皇祖,今增臻封五千户,俭五百户,光启土宇,以酬厥德。”   ……
展开
目录
  绪论<br>    一、缘起<br>    二、范围<br>    三、方法<br>    第一章 汉碑兴盛的社会背景<br>    第一节 厚葬之风的推动<br>    第二节 孝悌观念的催化<br>    第三节 墓祀习俗的影响<br>    第四节 留名心理的驱使<br>    第五节 社会政治的刺激<br>    <br>    第二章 汉碑体式的形成<br>    第一节 碑的溯源<br>    第二节 碑文体式的形成<br>    第三节 汉碑文体地位的确立<br>    第四节 汉碑体式的形成及演进轨迹<br>    <br>    第三章 汉碑的创作<br>    第一节 汉碑创作的目的、内容、主体、规范<br>    第二节 蔡邕碑文创作的实践<br>    第三节 蔡邕碑文创作艺术风格<br>    <br>    第四章 汉碑文学特征<br>    第一节 典雅庄重的语言特色<br>    第二节 写实追虚的艺术手法<br>    第三节 前序后铭的文体结构<br>    第四节 汉代碑文与其他文体<br>    <br>    第五章 汉碑的文化意蕴<br>    第一节 汉碑与汉代生命观念<br>    第二节 汉碑与汉代士人的社会价值观念<br>    第三节 汉碑与汉代丧葬礼俗<br>    <br>    第六章 汉碑的影响<br>    第一节 汉碑的价值<br>    第二节 汉碑在唐前的经典化进程<br>    第三节 历代汉碑的研究<br>    结语<br>    主要参考文献<br>    附录汉碑存佚情况<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