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像对别的事物的认识、评断一样,在它得到成果的同时,往往不免有着欠缺、局限,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事物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感应、辨识能力同样在不断前进。“五四”运动到现在已经七十年了。在这段历史时期里,中国社会经历着多大的曲折、变迁和进步!知识分子在对这历史事件的认识过程中,怎能够一贯正确、圆满,没有一点缺陷或失误呢?过去学者在对待这段历史事件的掌握、描述或评论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事理上是自然的。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能够正确地发现它,并给以有效的补正,使这种对历史的认识,随着时代前进,在意义上更加完整,更加妥善。本文执笔的目的,就想对于前人或时人关于“五四”时期这段历史论著的某种欠缺给以补正。它主要是在论述那段时期学术界对于民族传统中的民俗文化所采取的态度、进行的活动以及取得的成果——它在当时整个新文化运动里所占的位置。在“五四”这个非常时期,那些青壮年的学者们的活动对象,正像我们今天所面对的一样,有着内、外向两个方面。内向的,主要是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问题,外向的是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在对待固有传统文化这方面,大体上又可分为否定的、破坏的方面,和肯定的或积极地对待的方面。前者如严厉批判专制制度、封建伦理和正统文艺等;后者如热情扶植民众口头活语言,赞扬口承文学及优秀传统通俗小说、戏曲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