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们的社会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45176
  • 作      者:
    段继业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段继业,1962年生,甘肃会宁人,南京晓庄学院教授。主要社会学著述有:《青海社会文论》《青海农牧民的生存状态》《水电站的社会影响一一对黄河上游水电站项目区的社会学观察》《微观社会观察》《村庄卷》《社区卷》。
展开
内容介绍
  社会学不是?有用处的,但是它的用处并不表现为从外部介入到社会生活里面。社会学就在社会里面,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缝隙。既然它能带来知识和理性,那么向学生多数点社会学就是件好事;医生、法官、领导者、社会斗士等创造着我们的社会,却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都应该学点社会学。我们下能过没有记忆和历史的生活,同样的,如果我们对社会进程?有基本的认识,也不能很好地生活,因为社会化进程决定着我们,而我们的每一个行为也都在建构着社会进程。
展开
精彩书摘
  二、文化的特性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具有以下特征。
  (一)非生理性(后天习得性)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文化,不是人类自然属性演化的结果,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创造、积累和学习的结果。人类社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文化的,最初的人类祖先和动物并不存在明显的区别,正是由于文化的创造,才逐渐把人类和动物世界区分开来。
  作为个体身上的文化,不是遗传特性,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文化不是生物属性,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无法遗传。长相身高可以遗传,但言谈举止不能遗传;听力视力可以遗传,但对美的欣赏能力不能遗传;味觉可以遗传,但喜欢甜的还是辣的,取决于后天的习惯。
  人们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和别人的成功归因于遗传,而忽视了家庭、学校等环境的作用以及自身的责任。
  (二)社会性(共享性)
  文化之所以是文化,而不是个人的偶然行为,就是因为它是被人们认可、模仿、遵守的模式化的东西。文化一经创造和社会化,便立刻变成大众的东西,是社会的共享资源。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数不胜数的个体行为和大胆尝试被否定、淘汰了,只有那些被大多数人认可、模仿、学习的创造才得以保存,并变成文化。一旦成为文化,便不再属于个体,而变成大众的公共财富,供大家享用。
  今天,只有极少数知识和技术发明保留了它的发现者或发明者,而99%以上的文化创造者完全隐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没有任何人能够说得清楚生活中那些细小的习俗和知识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创造的。这就像长江中的水,每一滴水都有其来历,但没有人能分得清楚哪滴水来自哪条小溪河流。
  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由全人类共同创造,共同使用。
  当代人类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特殊现象。
  (三)象征性
  所谓象征性,就是文化所具有的超出它的原初功能或直接意义的意义,是文化被赋予的附加含义。
  文化之不同于自然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自然物只具有自然属性,而文化具有“意义”,意义就是人类的看法或赋予的价值。钻石放在自然界中,只是一种密度比较高的碳结晶体,但放在人类社会,它被当作财富、权力、地位的象征。色彩不过是不同波长的光波在物体上的反射而已,但到了人类这里,不同的色彩被赋予许许多多特殊的含义。比如,红色代表刺激、热情、积极、奔放和力量,还有庄严、肃穆、喜气和幸福,等等;而绿色有生命永久、理想、年轻、安全、新鲜、和平之意,给人以清凉之感;粉红色象征健康,是美国人常用的颜色,也是女性最喜欢的色彩。不同的花朵不过是自然界演化中的变异品种而已,而在人类社会,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蔷薇——追忆;玫瑰——爱情;牡丹——富贵;大理花——华丽、优雅。
  现代社会的消费,一方面是对传统的文化象征的反动和抛弃,另一方面是对新的象征的追求,每一个时代都有新的“象征”狂热,时髦青少年讨厌老一代人的那些繁文缛节,但他们也被新的符号所左右:拥有不断翻新的电子产品、说着网络语言,个性化的背后不过是另一种群体的象征而已。就像有句调皮话所说的:买车的目的不是为了堵车,更不是为了养车,而是为了向堵着车的人和养不起车的人证明:你买得起车!美国学者J.伯德利亚尔曾说过的“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④。
  (四)复合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多种文化要素的复合产品,凝聚着人类不同文化的智慧。一只茶杯的文化要素——材料科学、设计美学、烧制工艺、文化学、消费心理学、经济学;放炮仗习俗——传说、恐惧、希望、热闹、好听好看;一种方言——词汇、音调、抑扬顿挫、家乡情怀、特定环境下的社交规范。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什么是社会
一、从词源上窥探“社会”的本质
二、社会的特征
三、社会给我们的启示一一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评论 无宗教不社会,无寺庙不社区

第二章 我们都是文化人——文化
一、文化的含义
二、文化的特性
三、文化的分类
四、文化的产生、传播与变迁
五、文化的社会功能
社会评论 背街小巷的文化价值

第三章 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人的社会化
一、从人是什么说起
二、社会化概述
三、社会化的条件
四、社会化的途径
社会评论 电视和网络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第四章 社会即舞台,生活像演戏——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的含义
二、社会角色的类型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
四、角色扮演中的常见问题

第五章 生命在于运动,社会在于互动——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的含义
二、社会互动的功能
三、社会互动的类型
四、关于社会互动的若干理论
五、社会互动的新形式一一网络互动
六、集合行为
社会评论 “崩溃社会”的启示

第六章人以群分——初级社会群体
一、社会群体概述
二、初级社会群体
三、初级群体的形式
社会评论 老子、票子,不如圈子

第七章 麦当劳的梦魇——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的类型与特征
二、社会组织的管理
三、社会组织的权威与行为
四、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一一中国的“单位”
五、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
社会评论 表格化时代的利与弊

第八章 广场舞热说明了什么——社区
一、社区的概念
二、社区的特征
三、社区的类型
四、社区的功能
五、社区服务
六、社区发展
七、社区组织与管理
八、社区参与
社会评论 麻将和广场舞

第九章 人分三六九等——社会阶层
一、无所不在的阶层现象
二、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
三、当代中国的阶层
四、社会流动与阶层变化
社会评论 穷人对社会的贡献

第十章 总统是靠不住的——社会制度
一、社会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二、社会制度的构成
三、社会制度的起源与功能
四、人类社会的几种主要制度

第十一章 不可阻挡的趋势——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概述
二、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三、关于社会变迁的理论
四、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社会评论 村庄是怎样消失的

第十二章 “摩登、矛盾、莫等”——社会现代化
一、现代化的含义与特征
二、现代化的内容
三、几种现代化理论
四、社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社会评论 疯狂现代化

第十三章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概述
二、硬控制
三、软控制
四、社会越轨
五、社会控制理论的启示
社会评论 现代依赖症

第十四章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社会问题
一、社会问题概述
二、当代世界性社会问题
三、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社会评论灰社会

附录一 社会学教学资源(著作)
附录二 社会学资源(社会纪录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