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冲突与和谐:基于人的主体视角的理论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36041
  • 作      者:
    王满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满荣,男,汉族,生于1970年,安徽南陵人。2004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在《探索》、《求索》、《湖北社会科学》、《党政论坛》、《兰州学刊》、《人大复印资料》等期刊上发表及转载论文数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社科联等多项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人性的内在要求,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价值目标。冲突是世界真相巾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人类达成进化的必要元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冲突与和谐作为事物存在的两种状态,两者对立统一、融突共生,成为人类社会演进的动力。人类历史的演进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开辟道路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冲突与和谐:基于人的主体视角的理论研究》认为,冲突与和谐有着不同的类型和层次,而基于人的主体视角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与和谐无疑是冲突与和谐的普遍存在形式。《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课题成果文库·冲突与和谐:基于人的主体视角的理论研究》在对冲突理论、和谐理论以及冲突与和谐的内在关系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冲突与和谐进行了探析。
展开
精彩书摘
  漫长的原始文明之后便是农业文明时期(距今大约1万年前)。人类古代文明同农业生产紧密相连,马克思把农业称为“本来意义上的文明”。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已有所认识,再加上生产力水平已有所提高,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人类可以创造适当的条件,使自己所需要的物种得以生长和繁衍,不再依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的食物。这样,人们开始改变人类社会初期的那种随季节和作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植物的有无而迁徙奔波的生活,逐渐地稳定下来,开始过定居的生活。人们定居下来进行农业耕作和畜牧,从“接受恩赐”到“主动索取”是人类生活的一个质的飞跃,也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阶梯。正是由于人们认识到有些植物的种子可以贮存下来,来年播种下去就能生长发芽,然后结出果实,以供生活之用,避免了以往那种被动的、盲目的、偶然的觅食方式之苦。生产工具也大为改观,有了石锄、石斧、耒耜、弓箭等。对火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恐惧_认识。利用的过程,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过程。于是,“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耕作方式就顺乎自然地诞生了,“刀耕火种”既体现了生产力的进步,同时,免不了对未曾开垦的大自然的破坏。这种耕作方式改变了人类随季节性食物的有无而流动的生活方式,定居安家的观念开始形成。由于定居的原因,会导致对局部地区大自然的反复干预和索取。畜牧是建立在对生物繁衍规律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的。过度猎杀和圈养牲畜也会破坏自然界的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的不协调,进而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对自然的开采行为远远超过了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自然生态就会失衡,反过来影响人类固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但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劳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物质生产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基本联系。劳动创造了人,劳动也生存着人。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在滋养着原始人的同时,也对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另外,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认识也处于较为肤浅的阶段,这样,在大自然面前难免束手束脚,神秘的自然仍是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坎。这就决定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冲突依然存在。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主要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价值

第一章 冲突理论
第一节 冲突的概念和类型
一 冲突的概念
二 冲突的类型
第二节 冲突的根源
第三节 冲突的基本特征
一 冲突具有客观性
二 冲突具有普遍性
三 冲突具有复杂性
第四节 冲突的功能
一 冲突的负功能
二 冲突的正功能

第二章 和谐理论
第一节 和谐的概念和类型
一 和谐的概念
二 和谐的类型
第二节 和谐的基本特征
一 和顺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二 静态与动态的统一
三 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第三节 和谐的价值
一 本体论价值:人的本质力量在追求和谐的实践中不断提升
二 认识论价值:和谐思维方式深化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三 审美论价值:和谐内蕴真善美

第三章 冲突与和谐的关系
第一节 冲突与和谐关系的理论基础
一 共生论
二耗散结构理论
三 和合学
四 辩证法规律
第二节 冲突与和谐的内在关系
一 冲突与和谐相互对立
二 冲突与和谐相互依存
三 冲突与和谐相互转化

第四章 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和谐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
一 原始文明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农业文明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 工业文明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 生态文明时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节 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成逻辑
一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自然不断进化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人与自然和谐的实现路径
一 汲取中国古代生态伦理观的积极成分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指导
三 构建新的生态伦理观
四 践行可持续发展观

第五章 人与社会的冲突与和谐
第一节 “三形态”视野中人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一“人的依赖性”阶段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人的独立性”阶段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 “人的全面性”阶段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 实践视角的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 人与社会之问必然存在着冲突
二 人与社会之问具有内在的和谐
第三节 人与社会和谐的向度和调节 机制
一 人与社会和谐的向度
二 社会和谐的调节机制

第六章 人与人的冲突与和谐
第一节 “两大时期”的人际关系
一 “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的人际关系
二 “真正的人的历史时期”的人际关系
第二节 社会有机体视阈中的人际关系
一 经济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二 政治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三 文化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四 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第三节 人际关系和谐的实现途径
一 夯实社会物质基础
二 完善社会公平制度
三 积极建设和谐文化
四 培育现代公民品格

第七章 人与自我的冲突与和谐
第一节 对“自我”的认识
一 “自我”概念
二 个体“自我”的形成
三 “自我意识”的确立
第二节 人与自我为何冲突
一 自然性与社会性
二 情感与理性
三 现实性与理想性
第三节 人与自我和谐的进阶历程
一 认识自我
二 实现自我
三 超越自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