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880517
  • 作      者:
    王来华主编
  • 出 版 社 :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3
收藏
内容介绍
  《舆情论丛·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的显著特点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在舆情的基本定义上,《舆情论丛·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提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在舆情研究理论上,《舆情论丛·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提出了舆情的载体、表达方式和变动机制问题,探讨了舆情的民族文化内涵,分析了新闻媒体与舆情的互动关系。在舆情研究方法上,《舆情论丛·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根本方法与现代实证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有机统一起来,进而提出了舆情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在舆情现实研究中,本书归纳了若干现实热点问题,并逐一进行了分析。在以上几个方面,都体现了作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法创造的进取精神,同时也体现了社会科学工作者既关注现实热点、又重视理论升华的科学态度。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家管理者的人群,都必须依法行政和办一切事情。这是他们所在的各种国家权力系统本身的工作角色所具有的规定性。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各种国家权力系统本身的制约实际上是对身处其中的国家管理者的制约。国家管理者人群的各种工作行为都必须在法制的框架内。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某些国家管理者的行为触犯法律甚至践踏法律的现象,这既与某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关,更与某些国家管理者自身的素质低和法律意识淡漠等情况有关。
  第二,每一个国家管理者的社会角色都是双重的,他们既要扮演具体的工作角色,还要扮演民众的“利益代表”角色。
  这种双重性的角色扮演特征,是由国家管理者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也是民众对国家管理者的客观要求。在扮演具体的管理者工作角色方面,各级各类国家管理者,其职位有高低,工作作用有大小,分别承担着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具体工作角色出,如,国务院的一位部长和一个乡镇的乡长等等。一般而言,在扮演民众的利益代表的角色方面,作为各级各类国家管理者的一员,其职位高低或工作轻重可以是不同的,可是,其在承担维护和实现民众各种利益的责任方面,是共同、一致和同等重要的。在现实工作中,流传着毛泽东同志在其《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一个说法,即作为党和国家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迄今为止,这个说法仍然可以很好地描述作为国家管理者的各个位置上人员的“利益代表”的角色特点。由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在使这一角色特点得到更直接和更深刻的表现。
  第三,国家管理者是中介性社会事项产生者、控制者和协调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有关决策和推行中一般都具有决定性。
  中介性社会事项是国家管理者的权力运行结果,是舆情的直接刺激物。包括国家管理者制定的法律法规制度,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甚至还包括国家管理者的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问题等。出于管理国家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种种需要,作为国家管理者的人群,每天都要行使其权力,产生上述各种中介性社会事项。这些中介性社会事项以各种面目出现,具有不同的特点,产生不同的刺激作用。在很多时候,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刺激和影响是十分复杂和长时间的,还需要它们的生产者不断地加以支配、调节、控制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管理者人群,就成了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产生者、控制者和协调者。进一步看,作为中介性社会事项的生产者、控制者和协调者,他们显然具有决定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各种权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他们大都表现为在中介性社会事项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说了算”的人。
  第四,国家管理者对待舆情的态度和决策选择既具有制约性又具有非制约性。
  一般而言,国家管理者不仅在决定中介性社会事项中是“说了算”的人,而且,他们在对待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方面,也是“说了算”的人。作为舆情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无论是赞同的态度,还是不赞同的态度;无论是正确的态度,还是不正确或模糊的态度,国家管理者出于工作的需要,都要对这些态度做出他们的反应。如果是面对不正确的舆情,国家管理者不做出什么反应,则更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即使是面对正确无误的舆情,国家管理者既可以根据舆情改变或调整中介性社会事项,也可以根据舆情和其他情况,不对中介性社会事项做出改变和调整。这是为什么呢?在这里,接受舆情和不接受舆情的态度和决策选择,客观地包含了国家管理者对待舆情的两重性,即被舆情制约的制约性和不被舆情制约的非制约性。首先,制约性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是国家管理者实现自己作为民众利益代表的角色要求,他们对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决策受到民众的制约,他们甚至自觉地去接受这些制约。即使是在一个短时期内和面对十分复杂的社会情况,使国家管理者无法接受舆情,国家管理者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接受。其次,非制约性存在的理论和现实依据,是国家管理者不仅具有决定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权力,也具有在一个时期内决定是否尊重和接受舆情的权力,决定性的权力使国家管理者可以不受舆情的制约,至少在一定的时期内是这样。在一个社会对国家管理者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甚至出现不良运行的情况下,其结果可能会糟。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开展舆情研究的重要性
二、舆情研究与相关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关系
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论“社情民意”
第一编舆情研究理论
第一章 舆情概念和舆情思想的中外历史嬗变
一、中国的“舆情”说法和思想脉络
(一)“舆情”说法的产生
(二)传统社会中贯穿舆情思想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
(三)传统社会政治制度中重视、控制和诋毁舆情的一些做法
二、西方的“民意”概念和思想演变
(一)西方的“民意”概念
(二)西方社会思想演变中的民意思想
(三)现代西方的民意研究
第二章 舆情:定义、构成和主要特征
一、舆情的字面解释和定义
(一)舆情的字面解释
(二)对舆情的定义
二、对作为舆情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基本认识
(一)从情、知、意的角度来认识
(二)对作为舆情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分层或结构方面的解释
三、舆情的本质和一般特征
第三章 舆情的主体——民众
一、民众是舆情的主体
(一)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二)民众的舆情主体地位
二、民众利益的存在样式、诉求和保证
(一)民众利益的存在样式
(二)民众利益的诉求
(三)民众利益的法律和制度保证
三、民众的划分和角色扮演
(一)关于阶级和阶层
(二)关于具体的生活群体
(三)关于民众的社会角色
第四章 舆情的客体——国家管理者
一、国家管理者及其主要特征
(一)国家管理者及其基本内涵
(二)国家管理者的主要特征
二、国家管理者的主要构成
(一)国家管理者的工作载体
(二)国家管理者的人群
三、从舆情角度看国家管理者的主要作用
第五章 中介性社会事项
一、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构成和产生原因
(一)什么是中介性社会事项
(二)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分类
(三)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产生原因
二、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主要特征与功能
(一)主要特征
……
第二编 舆情研究方法
第三编 现实舆情热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