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类认识新探:认识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9892
  • 作      者:
    袁林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袁林,1949年生,陕西南郑人。曾先后就读于兰州大学、东北师大、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秘书长。出版有《西北灾荒史》、《两周土地制度新论》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另外主持完成《汉籍全文检索系统》、《汉籍数字图书馆》等大规模历史文献数据库。专业是历史学,对哲学却极为热爱和敬仰,在研读和反思前人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写成这本小书。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认识新探:认识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试图对人类认识活动做一个全新的解释,其观点与传统哲学完全不同。作者首先考察了人眼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的认识过程,指出这样的认识过程并非反映,而只是一种映射,人只能以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去面对无限的外部世界信息,化繁为简,以自己的生存需求为依据,用人脑中的简单信息去映射复杂的外部世界。因此,笔者提出,认识实际上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每个人是世界同一性之网上的不同节点,他们的不同认识就是他们的不同生存方式,这些认识本身是合理和正确的,对这些认识的判定只能是一种价值判断。以此为基础,本文批判了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它存在着三个基本的缺陷,即不能解释外部世界的同一性,也不能解释人与外部事物的同一性,同时也忽略了认识形成的社会化过程。《人类认识新探:认识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的论证有一定的新意,对非哲学专业的青年学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更值得专业人士反思,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  认识的核心机制——映射
  人类视觉活动是一个对外界信息不断选择、增添、组合的过程,并非像照相机一样照搬外界影像,它所形成的结果也即视觉与外界事物并不相同,而是一种全新的面貌。这种状况并非视觉系统所独有,其他感官系统也是这样,其实,人类认识的整个过程,都是沿着类似的路径向前进行。那么,形成这一种现象的机制究竟何在呢?一、人类思维与外部世界的矛盾
  人类认识活动不外乎是人类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如果我们把人类的思维活动看作一个信息系统,那么人以外的世界也可以看作一个信息系统,这两个信息系统之间发生着各式各样的信息交流,但它们绝非是对等的信息系统。
  人类思维活动所包含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只要看一看汗牛充栋的图书馆,搜索一下无边无际的互联网,就会十分清楚,不过,尽管如此,它仍然只是一个有限的存在。就个体来说,进行思维活动的人的大脑(包含向外延伸的感觉器官),细胞量尽管多达一百多亿,但仍然是有限的,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而且个体存在的时间不过百年,故其处理信息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就人类社会总体来说,尽管人口以数十亿计,但也只是有限个体的集合,尽管人类存在已有一百多万年,但仍然是一个有限的时间,因此,虽然社会的思维活动比个体思维扩大了万亿倍,但其能够处理的信息仍然是在有限度的范围之内。无论从个体或社会、无论从现时或历史来看,人类思维都只是一个有限的信息系统。
  反过来看与人类认识相对应的外部世界,其信息量则明显具有无限性,无论从空间上、从时间上,还是从事物内部的结构上,我们都倾向于认为外部世界是无限的,经验和理性都支持这个看法,从相反的角度说,至少目前我们不能证明其为有限.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客观事物的非同一的特性,也就是说,对于任何具体的事物,都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另一个”,或者说,在任何两个事物之间我们都可以找到差别。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指纹,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它具有唯一性,没有两个人的指纹完全相同。不仅指纹,人身上的其他部分也是这样,其他任何事物也都具有类似指纹的个体特征,只是我们尚未发现、或者没有去详加追究而已。古希腊哲学家早就说过,同一棵树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又说,人不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流,这就是说,无论从空间角度还是时间角度看,都没有相同的事物,或者说,事物都是不可复现的。除此之外,我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理性,倾向于认为事物都是无限可分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可以划分为无限多的组成部分,而这些部分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上看,又都是互不相同的。在无限的空间、时间中的无限多个可以无限分解的事物,其间必然存在无限的差别。不仅事物之间存在差别,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差别,任何一个事物都与其他无限个事物发生着关系,而这些关系也是各不相同。每一个差别就是一个单位量的信息,无限的差别意味着无限个单位量的信息,因此,外部世界是一个无限的信息系统。
  或许有人要说,尽管外部世界是一个无限的信息系统,但与人类认识发生关系的外部世界却总是其有限的部分,空间上是人类力所能及的有限区域,时间上不过前后数千年,事物虽然可以无限划分,但我们的认识一般很难达到原子以下,这样在深度上也可以加以限制,经过种种局限,作为认识对象的外部世界也就变成了一个有限的信息系统。但即使同意这种观点,假定与人类认识发生关系的外部世界是有限的信息系统,其与人类思维信息系统也处于不具可比性的不同量级上。单个人的大脑细胞不过140亿个左右,即使把地球上所有存在过的人的大脑细胞统统加起来。
  ……
展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认识的实际过程——从眼睛谈起
一、信息的选择
二、信息的增添
三、信息的组合
第二章  认识的核心机制——映射
一、人类思维与外部世界的矛盾
二、人类思维对外界信息的选择与增添
三、人类思维中的信息组合
四、人类思维与外部世界是映射关系
五、映像的基本构成
六、映像系统的变化
七、映射的理由——人的生存需求
第三章  认识的客体基础——事物同一性
一、外界事物同一性的表现
二、同一性之网的终结点在人
第四章  认识的决定性因素——人
一、认识的决定性因素是现实存在的人
二、认识的个性化
三、认识的不确定性
四、认识的价值性判定
五、认识的“真理”性判定
第五章  人类认识的社会化
一、社会化认识的形成
二、语言与社会化认识
三、教育与社会化认识
四、精神生产与社会化认识
第六章  反思形而上学
一、关于事物的同一性问题
二、关于认识与事物的同一性问题
三、关于认识的社会化问题
附录:论“历史研究”——统万城考察札记三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