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代学术发达之原因
一.万历以来风气的转变C2’
明代以科举取士,科第出身的仕宦很易。明代进士,比起宋朝进士便宜多了。宋朝进士出身的,只能做主簿、县尉等官。明朝可以直放知县,【进士中后,立即分发,小者知县,大者中央官吏。】一经行取,【调为京官。】便做御史、给事中。〔故读书人多骄横不法,县令亦不敢得罪。中举后常自称“春元”。〕因此一代读书人都为科举八股所颠倒,自然无暇研究学术。况且,明朝人喜欢谈本朝掌故,参与政治,而诗文则喜复古,亦不能创造;又有一部分人高谈性情,不亲群书。所以,清朝人是最看不起明朝人的。潘【耒】次耕做《日知录序》,夸宋抑明,南宋朝举出郑渔仲【樵】、王伯厚【应麟】、魏鹤山【了翁】、马贵舆【端临】四个代表,明朝举出唐荆川【顺之】、杨用修【慎、升庵,《丹铅录》错误甚多】、王貪州【世贞】、郑端简【晓,谥端简,作《吾学编》】四人。”‘这样两代人举行竞赛”,明朝那几位真是小巫见大巫了。【明代理学家多陆王派,不主张读书。】不过,明朝的学风到了万历以后,有显著的改变,这是往好的变,往求实学的路上走,也是一种物极必反自然的演变。
我们翻开《明史.儒林》、《文苑》传来看,如做《函史》的邓元锡,做《宋史新编》的柯维骐,【沈德符《敝帚轩剩语》云,柯氏自宫,以专一著书。】做《唐音统签》、【《全唐诗》本此。】《少室山房笔丛》【极力攻击杨升庵。】的胡应麟,做《弁州山人四部稿》的王世贞,【《弁山堂别集》。】做《国史经籍志》的焦站,【《献征录》,明代碑传极少全部者。】做《毛诗古音考》的陈第,【开清代研究古韵之学。】想删《宋史》的王惟俭,想修《儒藏》的曹学佺,清周永年即祖其意作《儒藏说入【曹学佺提议修《儒藏》。道有《道藏》,佛有《大藏经》。清周永年作《儒藏说》,《四库全书》馆修子、集者,字书仓。】都是隆庆、万历之间人,都是博学务实的人。虽然成就不十分大,这风气是很好的。”顾亭林《日知录》二十一,批评赵宦光【凡夫】做的《说文长笺》,说:“万历间人看书,不看首尾,只看中间两三行。凡夫著书之人,乃犹如此。”
亭林对赵凡夫的《说文长笺》是不满意的,可是万历中人而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决不是谋取功名的工具。清朝初年对《说文》精研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
至于清朝初年的学者,生在万历年间的,那更多了。如严衍生万历三年做《通鉴补》,【《资治通鉴补》。八十本。】钱谦益生万历十年,【学问极好,又通佛学。】孙奇逢生十二年,朱舜水生二十八年,【朱之瑜舜水将中国文化传至日本。】李清生三十年,【《南北史合注》。】傅山生三十三年,黄宗義生三十八年,张尔岐生四十年,【讲三礼之学最规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