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的开端是《周易》,周易里先讲天,然后就讲什么是吉凶,什么是祸福,还弄出一套形式(八卦)来演绎,力求把握人间的吉凶祸福。这是最初的价值哲学。经过老子和孑L子以后,中国的古代哲学基本上就是一套伦理政治哲学,也叫价值哲学。
价值问题,简单说就是“好坏”问题。我们把善叫好,把恶叫坏;把美叫好,把丑叫坏;得失、利弊、吉凶、祸福、荣辱……都是如此。总之,口语中凡予以肯定就叫“好”的,凡予以否定就叫“坏”的,这些都属于正负价值的判断。
例如对人性的看法,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是《三字经》的观点,但荀子也说过人性本恶。那么人的本性到底是善的还是恶的?对此,全世界的思想家们都有争论。
主张“人的本性是善的”能举出很多例子;而断定“人性自私,是恶的”也可以推出一整套的管理和教育方案。前些年国际大学生辩论赛,复旦大学队抽签抽到“性本善”,得到了冠军。记者采访辩手说:你们要是抽到了“性本恶”会怎么样?辩手很自信地说:我们也能赢。那么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呢?谈不上来了。
引起我注意价值问题的起因,是当年我上大学一年级,老师讲艺术理论的时候,举了“世界上最好(最糟)演员”之争的例子(有一个演员因演一个坏蛋演得太像了,结果愤怒的观众把他打死了)。我们就琢磨:这样的表演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好还是坏?我去追问老师,老师说:“这是一个大问题,要不你将来研究一下?”我记住了这个老师也说不清的问题。
大学毕业后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在工厂里当宣传部长。有一次,厂里布置任务,让我们批判“猫论”。我就为难了:“猫论”在哲学上犯了哪一条,错在哪里呢?如果家里闹老鼠了,要选猫,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呢?从哲学教科书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找不到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的道理,我发现这个“好坏”问题还真是个大问题。恢复了高考我就去考研究生,我发现这个“好坏”问题在哲学上叫价值论问题。所以读博士的时候我就以价值论为题做博士论文。
在哲学界,价值论曾是一个“禁区”,但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好时期,中国的价值论随之兴起了,现在已经30年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