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术沙龙辑录.第二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9371
  • 作      者:
    梁景和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梁景和,1956年出生。历史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史学科负责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与硕士学位,师从龚书铎先生与李侃先生;在湖南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林增平先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后,师从耿云志先生。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女性文化》学术委员会主任等。主耍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性别、性伦、娱乐生活等。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次获北京市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要专著有《近代中国陋俗文化嬗变研究》《五四时期社会文化嬗变研究》《清末国民意谀与参政意识研究》等,主编有《中国社会文化史的理论与实践》《婚姻·家庭·性别研究》《社会生活探索》《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并主编大型丛书“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论丛”等。已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黄胤英,黑龙江大庆人,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助理研究员,管理学硕士。
  
  芦玮,河北石家庄人,首都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助理研究员,文学硕士。
展开
内容介绍
  二十多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工作,尤其以中国近现代的婚姻、家庭、性别、性伦、娱乐生活等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学术研究实践中,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受到多学科的共同关注,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学、伦理学、文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医学等。
  为了博采众长,进行多学科的对话与交流,从而推进社会文化史的研究,首都师范人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组织了系列学术讲座和沙龙活动,邀请到多位学界精英进行讲座。
  《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学术沙龙辑录(第2辑)》即是从2010年底到2012年底沙龙的辑录,主讲人有饶芃子、白路、郭双林、施雨、印红标、林湄、耿化敏、李国彤、常建华、周兵、朱汉国、李城外、潘鸣啸、石川照子、方刚、施玮、秦方、柏棣、蔡鑫、区建英、郑师渠、朱虹、马钊、夏吟兰,共24位。
展开
精彩书摘
  而所有的审美都是从惊奇开始的,打破陈旧的范式之后会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审美时尚,这种审美时尚与社会发展是相适应的,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迁。当审美的东西逐渐向高峰攀爬的时候,人们会有一种审美的快感。然而当它物化成为经典范式后,总有一天会变为陈词滥调。这时候,人们在它的面前会感到很恐惧,因为它太高了,人们无法够着。它不再是人们娱乐的东西了,反而变成了压迫人们的东西,此时就需要人们通过对既定审美范式的反抗与颠覆来打碎它,这就是所谓惊奇的开始。然后通过升华与经典化的发展,会出现新的审美范式,如此周而复始的模式渗透到了艺术的各个方面。
  汤诗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我是因为我弟弟而知道这首歌的,他非常喜欢这首歌,而且每天都在我们吃饭的时候播放。但是我不喜欢,我觉得特闹腾,有些让人受不了。不过大部分的90后似乎都挺喜欢这首歌的。我认为每首歌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接受状态不同,如果是在十分安静的环境里,我是很讨厌这首歌,但是如果本身就是十分嘈杂或热闹的场合,我想我还能接受。所以应该是根据环境的不同,对这首歌的看法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期《快乐大本营》中,主持人们集体合唱《忐忑》,我觉得听上去十分和谐,并没有之前所听的那么让人讨厌,总之,在这其中,环境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白路:从你的发言可以看出你有非常清醒的审美态度。如果你作为设计师,你会有一个很好的直觉。那什么是美呢?一方面我们说美是有标准的,另一方面我们又说美是没有标准的。我觉得“美”最恰当的定义就是适宜,只要合适的就是美的。比如说去海边你不可能穿晚礼服,或者见克林顿时你总不能穿比基尼吧。这都是需要随着环境的不同而改变的。
  ……
展开
目录

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学界的兴起及其意义
上下流行的生活时尚——以《忐忑》为例
辛亥革命时期知识界的平民意识
中美文化差异漫谈
“文革”后期的民间批判思潮(1968~1976)
我与文学
三十年来的“文革”史学研究
美国学者对中国女性研究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
新史学:八十年代及以后——从1981年的两期《跨学科历史杂志》看当代西方史学的新转折
中国当代社会史的研究内容及关涉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铭记向阳湖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在上海工作的日本女性——其现状及媒体欲向学生们传达的事情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开拓华语文学的灵性空间——初论“灵性文学”的诠释
美国中国性别史研究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西方的“生活方式”女性主义
中国已经进入家庭危机集中爆发期
日本思想传统特征的一个侧面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漫谈文学研究原理及方法
战争的想象: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流言蜚语与政治宣传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