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犯罪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17412
  • 作      者:
    金灿灿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金灿灿,男,1982年生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现为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系教师,研究方向为个性、社会性发展,主要研究兴趣为青少年和特殊儿童(犯罪、流动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问题。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重要而棘手的课题。一般而言,犯罪行为是不良社会适应的结果。研究犯罪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干预和预防犯罪,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犯罪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以犯罪未成年人和普通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量化研究的方式,对两类群体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特点,考察了影响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个体和家庭因素,并从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
展开
精彩书摘
  以往考察家庭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大多以发展生态学理论和相关犯罪学理论为指导,虽然这些研究可以对不同家庭变量间复杂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探讨,但无法回答在众多家庭变量中,哪些是影响犯罪未成年人社会行为和犯罪行为的重要而敏感的因素,也就不能为促进犯罪未成年人的良好适应,干预和矫治其犯罪行为提供参考。引入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研究范式,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另外,如前文所述,家庭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影响社会适应时,可能存在不同的作用方式。同性质(是个体还是家庭因素)的危险性和保护性因素,是符合饱和模型还是其他模型,以及不同重要程度的家庭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对社会适应的影响,这也是本研究关心的问题。
  1.4 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
  虽然国内有一些学者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但这些学者的研究单独对外部因素和个体因素考察较多,而将二者结合起来考察较少。从多元犯罪原因论和问题行为理论来看,未成年人社会适应不良和犯罪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本研究将家庭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相结合来考察犯罪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当然,家庭环境更多的时候是通过作用于个体因素来影响未成年人适应行为。例如,受到父母的密切关注的冲动性人格的未成年人,便少有机会被问题行为同伴引诱。大量父母离异或者家庭关系破裂的青少年同样有着良好的社会适应状况,个体自我调节作用功不可没。这些情况表明,保护性因素会减弱或者冲抵危险性因素的负面作用。
  实际上,已有的一些研究论述了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对普通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但少有研究关注犯罪未成年人的相应情况。犯罪未成年人作为特殊人群,相对于普通人群而言,其危险性因素的作用效果更强,保护性因素的作用相对较弱。进一步说,干预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救赎了他们自身,与挽回一个成年犯人相较,成功地拯救初堕犯罪的未成年人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多数时候是这个人从未成年到死亡的数十年)避免社会治安恶化,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遗憾的是,目前鲜有学者关注两类因素如何影响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由此本研究希望能够弥补这一缺憾。
  探讨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的相互作用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相互作用必须符合实际意义。前人通过多次探索发展了不少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各自和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对实际研究很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论证两类因素相互作用时,应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考虑在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氛围中成长的青少年,其实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状况。(2)探讨两类因素的作用需要按层次分类。虽然Jessor等人以问题行为理论为基础的~系列研究考察了社会和个人的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共同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但仍有不少研究并未对两类因素按照影响来源进行分类。尤其在探索危险性因素或保护性因素各自的累积作用时,不同影响源可能存在相异的作用方式,如果将个体、家庭、学校等因素简单加和来考虑共同的累积作用,很可能忽略了各类因素的内部差异。由此考虑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的作用时应该尝试从影响来源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细分。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
2 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和分类
2.1 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
2.2 未成年人犯罪的分类
3 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理论
3.1 控制理论:犯罪是失控的结果
3.2 社会学习理论:犯罪是模仿学习来的
3.3 多元性犯罪原因论:犯罪是内外因相作用的动态产物
3.4 问题行为理论:犯罪是复杂的社会心理网络导致的
4 犯罪未成年人的社会适应
4.1 社会适应的界定
4.2 社会适应的测量
4.3 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特点
5 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因素
5.1 个体因素
5.1.1 人格
5.1.2 自我控制
5.1.3 情绪智力
5.1.4 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5.2 家庭因素
5.2.1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结构
5.2.2 亲子关系
5.2.3 父母关系
5.2.4 家庭功能
5.3 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
5.3.1 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的界定
5.3.2 危险性因素的理论模型
5.3.3 保护性因素的理论模型
5.3.4 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危险性和保护性因素

第二章 问题提出
1 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
1.1 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特点
1.2 个体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
1.3 犯罪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状况的特点及其对社会适应的影响
1.4 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机制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2.2 实践意义
3 总体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三章 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特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程序
4 结果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个体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程序
4 结果分析
4.1 犯罪未成年人和普通中学生的情绪智力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差异比较
……

第五章 家庭环境对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
第六章 保护性和危险性因素对犯罪未成年人社会适应的影响
第七章 综合讨论和结论
附录1 调查性题目
附录2 社会适应问卷
附录3 问题行为问卷
附录4 情绪智力问卷
附录5 社会问题解决能力问卷
附录6 父母社会支持问卷
附录7 父母教养行为问卷
附录8 亲子冲突问卷
附录9 父母亲密问卷
附录10 父母冲突问卷
附录11 总体家庭功能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