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修身养性和精英培养
我们进一步分析这种以亲情为基础的政治。
《中庸》有一段这样的话: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这段话所关心的问题是:作为社会治理中的人以何为立身之本?这里没有涉及如何确立最高级权柄的问题,而是谈论一位占据某种政治地位的官员的立身之本问题。我们读到,对于任何一位官员来说,他都必须得到从上级而来的授权。上级还有上级。无论如何,没有授权就缺乏合法性。’一个人如何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并授权呢?他必须得到周围朋友们的信任。如果朋友都信不过他,他的上级是不可能信任他的。要取得朋友们的信任,他必须拥有亲情。缺乏孝悌一一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兄长的人不可能得到朋友们的信任。进一步,任何有孝悌之心的人都是真实地对待自己的人,即“诚乎身”。一个人直接面对自己时,就会对自己在血缘上源于父母,充满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对这一点有直接的认识,他就会自然而然地有孝悌之心。最后,人在真实地面对自己时,就能顺从自己的本性倾向。归根到底,人必须从诚(真实地面对自己)出发。
这段话有两点值得深入分析和讨论。首先,我们需要注意这里的情感因素。上级的信任和授权对于一个下级官员来说是关键所在。上级信任下级的前提是这个下级官员在朋友间有好口碑。但是,并不是每一位得到朋友信任的人都可以得到上级的信任和授权。上级授权还要考虑很多其他条件。朋友信任是上级授权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同样,孝悌只不过是朋友信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朋友信任还包含一系列其他条件,如关心他人并能够保护他人利益等等。并不是说,只要有孝悌之心,就可以得到朋友信任,从而可以得到上级的授权。换句话说,这里所涉及的关系,如上级授权与朋友信任,朋友信任与孝悌之心,孝悌之心与诚乎自身等,不是一种逻辑关系,而是一种情感关系。
我们进一步分析这里的情感关系。有了孝悌这种情感,才可能进一步培养朋友之间的信任情感。设想一个人轻待甚至抛弃自己的父母;在朋友眼中,一旦需要,他同样会出卖朋友。这种人是不能信任的。因此,人是在孝悌之心中培养朋友间的信任情感的。同样,在朋友之间有了信任情感,人才能进一步培养对上级的信任和尊敬情感,深入体会上级的心意,完成上级交代的指令。这些晶格都是在信任情感基础上培养出来的。这种从情感培养的角度出发来谈论政治关系,便是儒家的仁政。
其次,我们还需要注意这里关于善的理解。我们知道,在先秦思想界的文本中,如荀子的《性恶论》,“利”被界定为“善”的反面。苟子在论证人性本恶时,便是从人的自私自利、贪欲等方面出发的。他从“生之谓性”出发,论证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这里的“好利”、“好色”等都属于“利”的范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