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历史地理研究.3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9070545
  • 作      者: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在谭其骧先生等老一辈学者的言传身教下,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素以学风严谨著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所除了负责编辑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刊物《历史地理》杂志之外,还编辑、出版了两辑《历史地理研究》(所刊),专门发表本所同仁的学术论文,;其中一些高质量的作品曾被广泛引用,在学术界产生了相当好的反响。转眼之间,近二十年过去了,在这十数年间,研究所又有了诸多新的变化。1999年,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历史地理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正式挂牌。迄今,复旦大学的历史地理学科仍是国内设立时间最长、研究人员最多、学科门类最全、总体实力最强的专业研究机构。
展开
精彩书摘
    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一次涨水,主泓趋向北岸,南岸广武山北麓涨出一大片高阔的滩地。次年,元丰元年(1078年)有人建议汴河避开以黄河为源,可在这片黄河滩地上凿渠,引伊、洛水为源。二年即在巩县任村沙峪口至河阴县(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广武山北麓,今已沦入河中)汴口之间河滩地上,开渠五十里,引伊、洛水入汴,堵塞旧引河汴口,以避开黄河浊流,因洛水较清,史称引洛为源的汴河为“清汴”。两岸还筑堤103里,以护渠道。后因洛水水源不够支运,还需从原来汴口引用一部分河水,仍有泥沙入汴;同时新渠是开在黄河的嫩滩上,沙质土壤,不易保护,且常受黄河主泓摆动的威胁,结果仍无成效。元祜五年(1090年)仍然恢复了引河入汴为源①。最终由于汴河不断淤高,成为地上悬河。<br>    北宋末徽宗政和年间,汴河大段淤浅,妨碍纲运。靖康年间,汴河已淤废不堪。宋金对立时期,汴河未加疏浚,全河堙废。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楼钥出使金国,乘马沿汴河而行,至灵璧以上,“河益堙塞,几与岸平”,“车马皆由其中”,“亦有作屋其上”,河底都种上了麦子②。诗人洪迈有《过谷熟》诗云:“隋堤望远人烟少,汴水流干辙迹深。”③隋、唐、宋以来流经数百年的一条横贯中原的大川,在短短数十年内变成了一条陆道。沧桑之变,莫甚于此。今天从商丘以下,经永城、宿县、灵璧、泗县的公路,大致即修在通济渠上,已高出两边平地,这就是汴河作为悬河的实证。<br>    当五代后周显德年间修复汴河,开浚五丈河、蔡河时,都直接或间接引用黄河水为源,汴河源于黄河自不必说,五丈河、蔡河也都是分汴河水为源的。可是到了北宋初年,汴河自身水量不够,已无余水可供应五丈河和蔡河。于是蔡河则以取源于开封数十里外长葛境内洧、溟二水,引为闵河为源,五丈河以金水河为源,架槽越汴河入城,均不惜花费浩大工程,都是为了避开含沙量高而又水量不足的汴河。可见宋朝为了解决汴京漕运四渠的水源问题,是煞费苦心的。但困扰着唐宋两代王朝的汴河水源问题,最终都未能得到理想的解决。
展开
目录
试论我国历史上运河的水源问题<br>中国家庭与户的规模及结构(1910-1953年)<br>《清朝舆地全图·国朝天下舆地全图》绘制时代考<br>近代北方的沿海通商口岸与经济变迁吴松弟<br>中国边疆开发政策的近代转型——以新疆为例<br>新安江流域交通、商业与社会的综合性研究——以新发现的徽州商编路程《摽船规戒》为例<br>徽州六县的茶叶栽培与茶业分布——基于民国时期的调查材料<br>民国时期绩溪、昌化两县间皖浙省界调整<br>研究徐建平206明代白茆的水文生态与国家治水王建革<br>胡则信仰的地域性——兼谈民间信仰与自然区域、行政区域的关系<br>技术人员的流动:述明清“江南海塘”工程中的技工王大学<br>滇西旱坝的水利与地文——以宾居下村为例<br>耕作部位与土地垦殖——基于清代绥德直隶州的分析<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