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法泽发家经商的钱财,据村中第二门后人师良老人讲,还曾有一个传说。相传闯王李自成起事兵败,退至山西,路经此地,已是末路。为防清兵追杀,方便逃亡,遂将携带银两财宝就地掩藏,欲来日再回来取用,后身亡未归。据记载,“李自成山海关败归,将所掠及宫中藏的银器等,熔铸成饼,每饼重约千两,共数万饼……自山西大道经过时,杀人太多,恐败兵之后再遇暗算,乃沿南山行走……或曾将现银一部分遗弃”。师法泽或有可能由此拾得遗金而完成了资本的累积。老人们相传,村中曾有碑文记载过此事,但现已毁去,无从查找。究竟师法泽是靠小本经营积累财富还是启用意外之财,尚不敢断言,但师家经商洽家有方却是事实。
乾隆十一年(1746年),师法泽从要氏第六代要珍处置入第一块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在该地建起师家沟村的第一座大院——“巩固”院。建筑为砖券独立式锢窑,兼有少量砖木建筑,装饰精致。师家祖辈勤俭持家,农商结合,将师家的商行探向外省,慢慢发展。据《师氏家谱》记载,师法泽经商同时注重教育,因治家有方德高望重,被村民举为乡饮耆宾,有一定的威望及地位。由地契及家谱考证,乾隆十七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52~1784年),师家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力之后,开始收购同村人的土地和房产,兴建了一个以师家为中心的住宅群落。师法泽虽为商贾,却是耕读传家,极重视对后代的文化教育。膝下五子,皆勤勉治学读书求仕,获监生、贡生、增生之名。兼经商有道,才德兼备,将师氏家业发展壮大,商行票号逐渐探向外地。师法泽五子分家后,族中人称为“新五门”。长子师登云,字汉琰,官居正五品奉政大夫,诰赠文林郎。次子师自省,字慎三,为从六品儒林郎。三子师凌云,字连亭,武生。四子师彩云,字朶秀,居修职郎,侯铨武学训导。小子师奋云,字横岱,官议叙国子监典籍,于甲子年乡试之际始立家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