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与人文:名家通识十一讲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7215099
  • 作      者:
    秦红岭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为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大咖*新研究的讲座实录,兼具专业性和通识性、前沿性和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本土性和国际性,可作为通识教育参考读物。
展开
作者简介
秦红岭,女,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多部城市文化畅销著作,发表多篇中西方比较、文化伦理文章。林青,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通识教育中心(核心课)办公室主任,参与北京建筑大学通识核心品牌课程规划与建设。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精选了北京建筑大学“通识大讲堂”中十一场名家讲座的精华内容。“通识大讲堂”是北京建筑大学精心打造的通识教育品牌,邀请学术造诣深厚、社会影响广泛的知名学者为本科生开办多维度的人文讲座。本书通过对建筑与人文主题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本书内容广泛,重点探讨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特色、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20 世纪建筑遗产的认知与保护,以及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等议题,还涉及中国传统哲学等人文学科知识。经过学者们的精彩讲解,读者将深入体会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领略中国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开
精彩书评
“通识大讲堂”是北京建筑大学精心打造的通识教育品牌,邀请学术造诣深厚、社会影响广泛的知名学者为本科生开办多维度的人文讲座。本书通过对建筑与人文主题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文化艺术修养、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展开
精彩书摘
北京中轴线把中国古代建筑的各种形制都浓缩其上了。永定门是 2004 年复建的城楼,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南端点,采用清朝乾隆年间的样式。历史上的永定门有城楼,是歇山重檐三滴水的楼阁式建筑,前面还有类似城堡的箭楼。从历史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古年间的永定门由护城河、石桥、箭楼、瓮城、城楼组成。圆形转角的是瓮城,下面有护城河。箭楼的建筑形制与正阳门(老百姓俗称前门)相似,但与正阳门相比,永定门的箭楼很小。据说乾隆年间重新建永定门时,乾隆特别强调北京城是有规矩的。我认为这个规矩就是指等级,内外有别。永定门是北京外城正中间的城门,正阳门是北京内城正中间的城门,天安门是北京皇城正中间的城门,午门是北京紫禁城宫城正中间的城门,这些城门都不一样,都有级别要求,无论使用黄琉璃瓦还是青瓦,高度都有明确标准。永定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是北京外城城门中*大的一座城门,是从城南进入京城的重要通道。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寓意是永远安定。国家大剧院上演过名为《中轴》的大剧,第一场名为“一城永定”,原因在于永定门所承载的文化――永远安定。永定门城楼使用灰筒瓦筑造,级别不能太高。如果把中轴线比喻为一首乐曲,开口嗓音就高,后面就无法继续唱了。永定门的规制不会很高,不能超过正阳门。永定门高 26.04 米,而正阳门城楼高 40 多米,箭楼高 30 多米,远远高于永定门。这就是中轴线建制的特点,正如乾隆所言,内外有别,内城和外城需要有区别。永定门于 1950 年被拆除,1957 年变成危楼,由于影响交通,城楼和箭楼都被拆除。2004 年复建的永定门城楼,成为北京中轴线 7.8 千米南端点的标志性建筑。
顺着永定门,中轴线将这些建筑连接起来的是居中的道路。这些道路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皇家御道,使用大块艾青石,中间是一块横石,两边各一块竖石,御道从故宫一直铺到正阳门。第二种是石板路,是城市的主要交通线。永定门原来有石板路,现在挖出来了。民国初年,当时修有轨电车时把石板路往两边移了,现在放在道路的两侧,由此可以看出用西山的花岗岩铺成的石板路从正阳门一直延伸到永定门。这些道路在古代是皇帝出巡的御道,皇帝不出巡,老百姓也可以车马喧嚣地走。第三种是马路,从正阳门到永定门,从地安门到钟鼓楼都有结实的路。这些路和御道将中轴线上的建筑全部连接起来。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建筑与文化遗产
第一讲 中国建筑文化的三大特色 / 李先逵
第二讲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 李建平
第三讲 事件·作品·人――20 世纪建筑遗产的当代认知 / 金磊
第四讲 我们为何建造?建筑有善恶吗?――追寻建筑伦理 / 秦红岭
第五讲 从文物到世界遗产 / 郭旃
第六讲 长城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传承 / 汤羽扬

第二部分 人文与传统文化 181
第七讲 为自我出征:一个关于理想的道德叙事 / 曹刚
第八讲 当代自我三问:我身何是?我知何识?我心何属? / 沈湘平
第九讲 居仁由义道德行 / 肖群忠
第十讲 进退之间――从《庄子》四个梦看儒道智慧 / 干春松
第十一讲 孟子气象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 吴国武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