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心脏——北京市
在全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过渡处
由北方军事重镇到全国政治中心
凸字形城郭内外
名扬中外的文化城
全国重要经济中心之一和最大交通枢纽
华北的门户——天津市
九河下梢天津卫
随漕运兴起的城市
北方的经济中心
地处京畿的河北省
重要地理界线太行山
浊泥所湮的海河平原
海河平原上的主要城市
从平原向高原过渡的冀北山地
表里山河的山西省
一个山地型高原
咆哮的黄色“巨龙”
山西之长在于煤
同蒲铁路上的三晋名城
横卧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
蒙古族的主要分布区
高原为主的地形
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东西递变
从骑在羊背到立足煤矿
“青城”和“鹿城”
中国东北唯一的沿海省——辽宁省
清王朝的龙兴之地
地势阶梯下降的辽西山地
楔人黄海、渤海间的千山
辽河和辽河平原
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一对耀眼的城市“双子星”
长白山下的吉林省
从东到西风光殊
东北第一名山长白山
天池和“天河”
先后两省会城市
“白衣同胞”的聚居地:
“金鸡之冠”——黑龙江省
在中俄界河黑龙江上
好一派北国风光
“天鹅”的骨架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一”字排列的“哈大齐”
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
泥沙淤成的上海滩
区位优越港城兴
在全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
浦西和浦东
跨江临海的江苏省
典型的平原省
大河和大湖
经济发达的苏南
走出沿海经济低谷的苏北
东海之滨的浙江省
七山一水二分田
名山、胜水、巨潮
岛屿众多海岸长
充满活力的经济
“长三角”南翼的重镇
兼跨江淮的安徽省
横亘皖北的淮河
两大自然特征
地区发展的不同轨迹
皖南名山、名城、名村
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省
东南沿海的“山国”
独特的人文景象
具比较优势的茶、果生产
福建人与海
港口和城市变迁
不在江西而在江南的江西省
不规则的盆地
赣鄱大地多名山
水乡和红土地
瓷都和钨都今昔
京九线上的城市
黄海和渤海环抱的山东省
泰山为首的鲁中南山地
伸入黄海和渤海的山东半岛
原野平展的鲁西北
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海边
居九州之中的河南省
扇状散开的山脉
中原大地的名山胜景
约束在大堤内的黄河
大平原、“大粮仓”和“大厨房”
曾为古都的中州名城
亦东亦西亦南亦北的湖北省
层峦叠嶂的鄂西山地
水乡泽国江汉平原
滚滚长江东流去
三城合一和两城合一
洞庭湖以南的湖南省
马蹄形的地形结构
洞庭湖和四水
衡山独秀、武陵峰奇
湘江边上有名城
岭南海北的广东省
山丘广布、高温多雨
一条独特的河流——珠江
广东人和广东话
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珠三角”
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城市
南方既沿边又沿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以壮族为主体的自治区
奇峰异洞装点的盆地地形
“游龙”东去奔梧州
大西南最近的出海口
热带海洋中的海南省
和大陆一衣带水的海南岛
一个热带宝岛·
环行看琼崖
散落在南海中的“珍珠”
中西部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
“山城”和山区市
“雾都”和“火炉”
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夔门内外变化多
东西迥异的西部大省——四川省
拥有大半个四川盆地
以成都为中心的铁路和工业新城
与东部大相径庭的西部
西部的山地省——贵州省
多民族的省份
崎岖不平的低纬高原
洞穴飞瀑留美景
从周边推向中心的“拼盘”
西南边疆的云南省
民族复杂全国为最
春光常驻的云南高原
高原两名城
景观独特的三江并流区
走出三江并流区
雪域高原上的西藏自治区
西藏的主体民族——藏族
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中国最大的高寒区
世界最高的大河和湖区
从旧西藏到新西藏
承东启西的陕西省
“黄色海洋”中的陕北
“八百里秦川”
千年古都西安
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秦岭
扼古丝路咽喉的甘肃省
多元化的自然环境
黄河穿过重重峡谷
全国唯一跨越黄河的城市——兰州
世界最长的“走廊”
“中华水塔”——青海省
全省的核心区——河湟谷地
日月山那边别有天
以盐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
“水塔”和“天路”
黄河上游的一块宝地——宁夏回族自治区
散居全国的回族
“天下黄河富宁夏”
平原屏障和高原“湿岛”
一个城市和一条铁路
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区
三山夹两盆
干旱的自然环境
高山孕育大河
两大经济龙头——“黑白产业”
向西开放的前沿
紫荆花区旗下——香港特别行政区
山和海的组合
追溯发展历史
高度国际化的经济
莲花区旗下——澳门特别行政区
三分之二土地来自填海
弹丸之地挤满人
以旅游博采业为支柱的经济
面向太平洋——台湾省
高山耸峙的年轻海岛
从亚热带过渡到热带
台湾人根在大陆
发达的工农业
城市和景区巡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