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通派翰林学士、户部侍郎钟谟,文理院学士、工部侍郎李德明再次前往周世宗的军前求和。献金器1000两、银器5000两、缯锦2000匹、牛500头、酒2000斛。这一次求和的条件是愿意奉表称臣。
只要可以生存下去,李景通宁可不要南唐王朝的独立性。南唐的部队只不过是打了一次大败仗,他竟然在求和条件上退让到如此地步,可见其为人的懦弱。
胜利时趾高气扬,失败时奴颜卑膝。
可是周世宗还不同意议和。因为他知道此时议和不能达到他的目的。
周世宗很了解南唐这次派来的两位使者,他们都是能言善辩的人。李景通之所以派他们二人出使,不过是希望可以借助于他们的好口才使议和可以成功。周世宗先声夺人,一见面就斥责南唐:“你们的国主自称是大唐王朝的后代,那就应该明白礼义,与其他国家不同。我的国家与你们只不过是一水相隔,他从来就没有向我国派出一位友好使者,却派使者通过海路去与契丹建立友好邦交,不与中原汉族人的王朝建立外交关系,却与少数民族通好,这是讲礼义的做法吗?你们来难道是想对我游说,劝我罢兵吗?我可不是六国的愚主,可以听信你们的胡言乱语就收兵的。回去告诉你们的国主,马上亲自来见我,当面谢罪,万事皆无,不然的话,我可是想到你们的首都金陵观光,借你们国库中的财物犒劳我的部队,你们君臣可都不要后悔。”
为了继续对南唐施加压力,也为了分散南唐的兵力,周世宗命令投降后周的吴越国出兵进攻南唐。
李景通求和的恶果在以下的战事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南唐军开始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扬州失陷,守将冯延鲁被俘。
鄂州天长寨失陷,守将陈泽被俘。
天长制置使耿谦降周。
泰州失陷,守将方讷逃回金陵。
……
在求和不成、战局不可收拾的情况下,李景通接受臣下的建议,派人送蜡丸书向契丹求救,请求契丹出兵进攻后周的北方,以减轻南唐军队所承受的军事压力。可是使者中途被后周部队截获。
就在派出使者不到一个月以后,李景通派司空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奉表入朝,献金干两、银十万两、罗绮二千匹。表文中说:“自从天祐年间以来,国家内乱,有的人割据一方,有的人改朝换代。我继承我父亲遗留下来的事业,占据江南地区。因为一时还不知道谁是天命之主,所以不知道应该归附谁。现在我知道天命是归于周的了。我愿意与吴越国一样,接受周王朝的领导,以地方政权存在。请您开恩收兵。”
在对于和与战问题的处理上,李景通再一次表示出他作为南唐最高统治者的无能。部队刚刚受到一点挫折,立即遣使求和;求和不成,才想到与契丹联合进兵;才想到拼死一战,过不久竟再次派出求和使。就在李景通摇摆不定中,南唐军失去了斗志。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战机。
可是周世宗的目的在于夺取全部南唐在江北的土地,他不答应议和。
李景通得到消息后,再派李德明出使求和,这一回的条件放得更低,南唐不再称帝,向后周称臣,割让寿、濠、泗、楚、光、海6州给后周,每年贡岁币百万,只求后周罢兵。
李景通在战争中一触即溃,在求和活动中却表现得如此不屈不挠。
周世宗仍旧不同意,因为南唐在江北的土地已经有一半以上在后周部队的控制之中了,后周军的进展十分顺利,南唐军毫无斗志,周世宗相信,用不了多久,他的部队就可以完全占领江北地区。
李德明对周世宗说:“唐主不知陛下兵力有如此之盛,请您给我5天的时间,让我回到唐国中去,劝告唐主尽献在江北的土地。”
周世宗也将计就计采取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派李德明回南唐,并赐唐国主李景通书,大意是:“江北各州可以割让给我国,我就马上罢兵,如果不能,今后也不必再派使者来了。”
李德明回国后,他的劝降工作也并不顺利。平日与李德明党同伐异的陈觉等人,借此机会对李德明大加攻击,说:“李德明这是卖国求荣。”
李景通不知怎么激发出一股战斗热情与爱国热情,将李德明问斩。同时,派出齐王景遂为元帅,准备统兵与后周军作战。但是六合一战,后周军以两千的兵力击败景遂的两万之众,南唐军从此一蹶不振。
泗州兵万余人于曲溪堰战败。楚州军万余人于湾头堰战败。扬州及其附近地区全部落入后周部队掌握之中。周世宗甚至是亲至扬州督战。
但是,随着后周部队的深入,它的弱点也就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后周部队利于速战速决,不利与南唐军持久战,因为它的北方有虎视眈眈的北汉政权,它的部队战线拉得过长,军需物资供应不上,部队多是北方战士,不习惯南方的水土,不习水战。后周最大的弱点还在于,随着其占领地区的增加,不得不分兵驻守,它的机动部队也越来越少,在进一步进攻中,它总是不得不以少胜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