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另一个巴菲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12483
  • 作      者:
    (美)迈克尔·兹茨(Michael Zitz)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另一个巴菲特》首次披露巴菲特家族不为人知的秘密沃伦·巴菲特作序强烈推荐。巴菲特家庭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有血缘关系?家庭精神病史给巴菲特家庭带来怎样的伤痛?揭露神秘的巴菲家庭!
    《另一个巴菲特》出版之前,人们会问多丽丝·巴菲特是谁,得到的回答是“沃伦·巴菲特的姐姐”,《另一个巴菲特》出版之生,人们会沃伦·巴菲特是谁,得到的回答是“多丽丝·巴菲特的弟弟”
展开
内容介绍
    当她还是奥马哈姗姗学步的孩子时,她的父母叫她“阳光玛丽”。沃伦·巴菲特的姐姐多丽丝从未失去她的“阳光”品格,虽然她经历过令人崩溃的各种问题。“阳光女士”多丽丝·巴菲特是“零售式”慈善家,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但她曾经被患有狂躁症和忧郁症的母亲精神虐待.经历一连串恐怖的婚姻,在1987年的股市崩盘中差点流离失所,两次和癌症进行生命赛跑.最糟糕的是,和子女的分离。所有这些都未让她的心变得坚硬。相反.她的个人际遇燃起她的同情心,这一点从孩提时代开始就一直贯穿她的人生。她已捐出个人财产超过1亿美元.绝大部分直接捐给了那些经核实的真正处于困难中的个人,她自己常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打电话,以便以最佳的方式提供帮助。多丽丝在82岁高龄的时候宣布.她的目标是捐出个人所有的财产。“她认为她和那些生活中的失败者和受压迫者是一家人,”沃伦·巴菲特说。也许比她捐献出去的物质性礼物更重要的是她带来的信念.她以自己的人生证明:每个人都可以书写自己的人生,可以在人生变故和痛苦面前保持高尚、乐观和无私,舍己为人是生命中最值得做的事情。
展开
精彩书评
    “我的目标,就是签支票签到银行拒付为止。”
    ——多丽丝·巴菲特(Doris Buffett)承诺要捐出自己所有的钱
    我从来不认为,慈善的价值应该用金钱的数量来衡量。即使一名低收入者也可以在捐献盘里放进几美元,或于周末参加慈善活动。他们很可能因此放弃了自己和家庭本可以享受的一些东西——悠长的假期、修缮房屋或者其他事情。慈善的价值在于真正的奉献精神。
    ——沃伦·巴菲特(Warren E.Buffett)
展开
精彩书摘
    恰恰相反,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孩子,从没有因为把钱用于慈善事业而放弃过什么采购计划。无论我们的捐赠金额有多大,也从未影响过我们的生活方式。
    多丽丝绝不是过着斯巴达式的简朴生活。但她如果把所捐财富用于个人生活,可以过得更舒适。在富人之中,像她那样因为向慈善组织捐款而让自己净资产逐年减少的人寥寥无几。然而她通过略微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大大提高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活条件。对多丽丝而言,他人的巨大利益比自己的微小利益更重要。
    一百多年前,安德鲁·卡内基写下了名作《财富的福音》,结尾写道:“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卡内基最终做到了言行如一,但却走了些弯路。到七十五岁时,他只捐献了不到一半财产,这要么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健康乐观之至,要么是因为他喜欢拿命运冒险。(之后,他向卡内基公司捐献了一笔巨款,避免了“耻辱”的下场。)应该说,多丽丝是以超乎寻常的宗教情怀来实践卡内基的格言。按照她的方式,她开出的最后一张支票应该带着“金额不足”的字样被退回。
    最后,我想要告诉读者,我认为是什么让多丽丝走上了这条道路。多丽丝、我们的妹妹伯蒂和我都受教于一个非凡的人——我们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他对我们的爱没有止境,也没有条件。他鼓励我们走自己的路,为我们每个人树立了对自身潜力的信心。多丽丝选择的道路会让我们的父亲得到无可估量的快乐。
    “我想我租不起。”我回答说。“你想付多少钱一个月?”她又问道。我犹豫了。那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事,但即便是那时,那所房子也能很容易就以每月,2500美元的价格租出去。但我想总该给个答复。“500美元。”我说道,心想她恐怕会哈哈大笑。
    “成交,”她说,“我和丈夫要搬到北卡罗来纳,我们打算每隔六周左右在周末回来一次。给我们留一间卧室,你看怎么样?”我说可以接受。她没要我的身份证明。我们只认识了几分钟,谈话不多,但她却认可了我身上的某种东西。
    那是1992年,我成了最先得到多丽丝·巴菲特帮助的人之一。先后得到她帮助的已有几千人,都是她以一己之力逐一进行评估并作出决定的。评估过程往往煞费苦心,但偶尔也会完全凭直觉,对我就是如此。
    她现在开玩笑说,当时我们“合住”了两年。我渐渐发现,她头脑敏锐,风趣幽默,笑声富有感染力。为了帮助穷人,她卖掉了自己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份。但她事后很沮丧,因为受到了弟弟的指责。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当时沃伦·巴菲特问她为什么要现在卖掉股份,将来它们还会更值钱,那时再卖要好得多。
    但多丽丝感到时间不等人。那些穷孩子现在就需要帮助,她解释说,不是将来,否则整整一代人就可能沦落到监狱或收容所里了。
    此后,在2007年8月,《华尔街日报》的萨莉·比蒂撰文赞扬多丽丝,称她为帮助他人而贡献了自己的财富和一生。多丽丝的慈善事业起步于她自己的“阳光女士基金会”,这家基金会成立于我们结识的四年后;2007年,她又开始替弟弟——当时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打理慈善事务。
展开
目录
致谢
序言
第一章 商人头脑的慈善家
第二章 至亲母女
第三章 行动的号角
第四章 巴菲特式成长
第五章 巴菲特先生来到华盛顿
第六章 把爱传出去
第七章 尽到责任
第八章 政坛女将
第九章 别叫她埃莉诺
第十章 黑色星期一
第十一章 小拖车的大用场
第十二章 新新监狱的救赎
第十三章 好男人难找
第十四章 亲子之痛
第十五章 找到外婆
第十六章 沃伦的求助
第十七章 运气不佳
第十八章 精神病与巴菲特家族
第十九章 阳光女郎
第二十章 年青一代
第二十一章 亲爱的多丽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