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除夕夜,刘金涛因裱画事到徐院长家,赶上晚饭不会客气,照吃不误,吃罢说话聊天,或帮助干点小活计。他见徐悲鸿精神尚佳,便开口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他即勤快地铺纸、上水、磨墨,伺候周到。那天徐悲鸿情绪也饱满,下笔顺畅,两只公鸡顷刻跃于纸上,正在兴头上,电灯灭了,停电了,一时也找不到蜡烛,刘金涛又不想等到来日,因为他太清楚夜长梦多的坏处,过了今天这张画还不知落于谁人之手呢!徐悲鸿也知道其心思,便摸黑提笔为他落了款,刘马上取章盖上。他心想过两天再来请求徐悲鸿继续补画完成,就将画卷好带走了,谁料拖了几年徐悲鸿突然病逝一去不回了。
刘金涛在院长灵堂上和墓前哭声盖群,一个穷学徒,能得到徐悲鸿厚爱,真是三生有幸。
而今手中这幅未完成的两只雄鸡,总不能没有个支撑呀,可是谁来补画,谁又敢来补墨呢?这可真费了刘金涛不少心思。刘金涛不笨,他抱上画卷来到齐白石老人家,好言好语不待说,反正老人高兴了。待刘金涛打开那幅未完成的画卷一看,徐悲鸿笔下的两只公鸡又像在对话,真不知此时老人的心情。他蘸浓墨补上了石与兰,题了款,最后那两方印章大概是刘金涛代盖上去的。这幅合成之作,成了两位大师的绝响,现存徐悲鸿纪念馆中。
刘金涛是心满意足了,他怎么能知道老人的心是多么悲楚怅惘(另一说,齐白石补石兰是在悲鸿生前)。
很巧,今年我回北京为写书收集资料。一天,我和两位美国客人一同参观徐悲鸿纪念馆并访问廖静文师母,正一起走出徐悲鸿纪念馆门口要过街一同去饭馆午餐,迎面遇上刘金涛。他大老远地就喊叫我的名字:“杨先让,杨先让请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