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期作家与儒家文化精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21931
  • 作      者:
    王彩萍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新时期作家与儒家文化精神》是对这一时代性思潮的回应。近百年来,在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传统文化长期受到质疑。世易时移,如何有效地继承传统,重建民族文化自信是我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新起点。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彩萍(1968—),文学博士,教授,现在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工作,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主持、参与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与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新时期作家与儒家文化精神》选取儒家文化中与文学和作家密切相关的士的精神、道德意识、中和审美意识等精神内涵作为研究框架,通过宏观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系统地展现了儒家文化精神对新时期作家的影晌状况。为中国当代作家如何继承、吸收民族审美传统,在深厚的文化传承中建构自己的人格大厦,实现中国文学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作出了更深入更细部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汪曾祺的晚年生命形态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我们讲儒家中庸之道虽然是以天道为最后的最高的依据,但是它没有像西方文化那样皈依于超越的上帝,而是最终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一个人本着自己善的本心,直心而行,就是通达了天地之大道,人在这样的状态中也就达到了情感的和谐。汪曾祺晚年注目于日常生活,并且用审美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平凡的日常生活因其审美眼光的点化而焕发出诗意的光彩。他谈花草,把种葡萄那样的农场生活也写得诗意盎然、天人合一(《葡萄月令》),塞上沽原画马铃薯花的经历也被写得安恬、本分而自得;他谈吃,在他的笔下,朋友母亲制作的咸菜都让人垂涎欲滴,高邮咸鸭蛋因为他的推介而闻名遐迩;他谈他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充满了浓浓的情意和乐趣。汪曾祺之所以能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日常生活,在于他仁心贯通,是以一个蔼然仁者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的,这正是我们在中庸之道和中和审美意识中谈到的,不管是中庸之道还是中和审美意识,其中的一个重要核心、贯通内涵是“仁”。汪曾祺不是没有经过生活的坎坷,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人生修炼,到晚年的时候,人生的沉哀都被过滤,剩下的是一个儒者的蔼然仁者情怀,汪曾祺是用温情的目光来看待人世的一切。这种对人世温情的欣赏的态度,决定了汪曾祺作品情感表达的温柔敦厚。很多人喜欢看汪曾祺的作品,感受到炉火纯青、心灵安稳的感觉,就在于他描绘的生活、情感都是非常安详的、诗意的,深刻地体现了儒家对艺术情感表达的要求。过去,在内忧外患的时代背景下,改造国民性成为现代中国人的现代焦虑,在这种心理定式与思维习惯下,我们有时候把一种艺术的审美情感与现实的生活态度画等号,从民族性的保守、懒散角度对汪曾祺之类的作品给予非难,时过境迁,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汪曾祺的作品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品可以为人们提供心灵的安息之所。
  孔子希望君子达到的三个品格是“仁、智、勇”,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所以在儒家文化中对君子的评价有仁者、智者的区别,仁者、智者都具备“仁”的品格,但是智者更具有一种深刻的洞察能力。仁者、智者这两种中国文化孕育的文化人格在新时期老一代作家身上,依然有奇妙而深刻的体现。如果说汪曾祺是一个仁者,那么我们接下来将要考察的杨绛就更具有智者的品格。
  ……
展开
目录
序言
绪论新时期:儒家文化再认识再评价
第一节 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化
第二节 儒家人学观念及其现代应用
第三节 新时期作家与儒家文化

上编
第一章 新时期作家与儒家士的精神
第一节 源远流长的士的传统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士的精神的凸显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士的精神的个体化展现
第二章 新时期作家与儒家道德意识
第一节 道德: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
第二节 义利之辨的基本标尺
第三节 两性道德的时代嬗变
第三章 新时期作家与儒家中和审美意识
第一节 从中庸之道到中和之美
第二节 情感含蓄的递相传承
第三节 语言节制的三重境界

下编
第四章 新时期作家追寻的“士”之魂
第一节 宗璞:精英文化的观照
第二节 陈忠实:民间文化的视角
第三节 唐浩明:历史文化的挖掘
第五章 新时期作家立足的“德”之谛
第一节 巴金:知识分子良知中的儒家道德人格
第二节 从维熙:历史的道德化解释
第三节 王润滋:历史转型期的义利之辨
第六章 新时期作家表现的“和”之美
第一节 杨绛:情感含蓄与大家气象
第二节 阿城:语言节制与汉语写作之美
第三节 汪曾祺、张承志:古典意境及其现代转化
第四节 王蒙:中庸之道的现代回应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