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幸福的神话:关于幸福的10个误解:what should make you happy, but doesn't, what shouldn't make you happy, but doe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3054600
  • 作      者:
    (美)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Sonja Lyubomirsky)著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幸福的神话》是丈量幸福的梦想家、积极心理学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最近新力作。作者在书中用大量科学数据,颠覆了我们自以为是的幸福观。作者发现,生活小事件才是幸福的最重要源泉。她的文字与大量心灵鸡汤式的幸福书截然不同——她的书,不仅充满生活的乐趣与智慧,还有大量实证支撑。对于那些一直在错误地理解或错误地追求幸福的人,柳博米尔斯基就是那个站在幸福路口,指引人们走向真实幸福的路标。

  

      揭示人生中的十大幸福神话,用心理学解读那些起起伏伏的幸福人生。

  

作者从我们常会面临的10大危机入手,运用最前沿的幸福研究和方法,打破我们习以为常的幸福观念,从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活和遭遇,从而成功渡过危机,重新收获幸福。你可以随意从与自己关系最密切或者最感兴趣的章节开始,不必拘泥于书原本的章节。对每一种幸福危机的探讨,都将让你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世界四大拔尖心理学者联袂推荐的幸福书。

  

四大世界拔尖心理学家心流之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畅销书《选择的悖论》《遗失的智慧》作者巴里·施瓦茨、哈佛大学“幸福教授”丹尼尔·吉尔伯特 联袂推荐

  

      国际著名媒体同时关注的幸福佳作。

  

《奥普拉脱口秀》《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卫报》《华尔街日报》《福布斯》《悦己》《时尚》《大观》等全球著名媒体同时关注、争相报道。

  

      湛庐文化出品

展开
作者简介

      (美)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Sonja Lyubomirsky),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心理学教授。她先后就读于两大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师从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冲突和谈判领域顶级专家李·罗斯。

      积极心理学领域最具值得关注的心理学家。柳博米尔斯基关于幸福的研究成果丰硕,荣膺2002年度坦普顿(Templeton)积极心理学大奖,获得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特别资助。

      最受大众媒体欢迎的心理学者。柳博米尔斯基关于幸福的研究结论常成为大众媒体热议话题,《奥普拉脱口秀》、《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悦己》、《时尚》、《大观》、《商业周刊》、《卫报》、《波士顿环球报》、《经济学人》、《人物》、《新科学家》、《福布斯》等国际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展开
内容介绍

      翻开这本书,请您回答下面这道幸福题:

      当_____时,我就会幸福;

      当_____时,我就会不幸福。

      你的答案是什么?

      婚姻与爱情,还是成功与财富?……

      《幸福的神话》一书中列举出人生中十大最常见的幸福神话:是不是独身一人就注定不幸?是不是得到一份好工作便一生风顺?是不是那些拥有财富之人离幸福更近些?是不是清贫注定与幸福无缘?……

      对于幸福,我们一直抱有深深的误解。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想说的是,与其不停追问幸福的真意、神话幸福,不如让数据自己来说话。

      柳博米尔斯基通过大量经过验证的科学数据,颠覆了很多我们自以为是的幸福观,原来那些你以为可以带来幸福的,最终会令你失望;那些你以为让你不幸的,其实是人生路上最深厚的祝福……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各种经过科学验证的工具,赋予你应对危机的勇气、力量和方法,让你知道幸福在哪里,不在哪里。

      用心理学解读那些起起伏伏的幸福人生。

展开
精彩书评

      柳博米尔斯基与大多数自助书籍作者的不同至少有三点:她是一名学者,她在幸福研究领域的大量研究是开创性的;她所要说的都以极为明晰优雅的文字表达了出来;她提供的生活建议简单、可行。

      ——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心流之父

 

      如何才能更加幸福?如果你想得到一些经过验证的科学建议,那你选对书了。

      ——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

 

      柳博米尔斯基运用最前沿的心理学研究结论,给了我们大量有效可行的幸福忠告。尽管在收获幸福的道路上需要大量付出,但读一读这本书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巴里·施瓦茨,畅销书《选择的悖论》《遗失的智慧》作者,社会心理学教授

 

      每个人对幸福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对读者来说,最不幸的莫过于很多幸福书籍莫衷一是。其实,我们只需要一本书:它来自最权威的科学家,它的文字都源于最棒的实验数据,那些大行其道的伪专家和假权威会因它而备感焦虑,读者却因它而获益良多。幸运的是,《幸福的神话》就是这样一本书。

      ——丹尼尔·吉尔伯特,哈佛大学“幸福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与作者对话:幸福10问
  编者按:柳博米尔斯基是享誉国际的积极心理学家,她立足用数据、实验的方式讲述“幸福”这件事儿。她是如何从谈判领域转到幸福研究的?幸福数据对于她本人又具有哪些不同的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湛庐文化策划编辑通过邮件采访了这位积极心理学界的传奇女性。
  Q=湛庐文化编辑 A=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
  1,Q:为什么您对幸福科学如此感兴趣?
  A:其实我对幸福的兴趣完全源于偶然。在斯坦福大学读研究生的第一天,我和我的导师李 ·罗斯(Lee Ross)整整一个下午都在校园里漫步。罗斯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是冲突与谈判方面(与幸福毫不相干的领域)的世界级权威,但那天他碰巧跟我谈到有关幸福的问题——幸福的秘密是什么?于是,我们着手进行研究。刚开始大多是描述性的。我们采访了那些被视为“非常幸福”或“非常不幸福”的人。尽管起初的访谈和发现显得比较幼稚,但事实证明它们极具启发作用。
  23年过去了。尽管以往的岁月充满挑战,但却令人激动不已。自那时起,我一直在探究为什么有人比其他人更幸福,以及如何才能让人们更幸福。我常常想,这竟然会成为我的谋生手段,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说老实话,一开始我对这项研究相当没有信心,一部分是因为当时的人不认为幸福是一门科学。如今很多研究人员与严谨的科学家都投入到了幸福研究中,涉及领域众多,包括社会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真实世界”。
  2,Q:在《幸福的神话》这本书中,您多次提到金钱与幸福之间的联系,并且建议人们养成节俭的习惯。您认为在如今物欲横流、崇尚品牌的社会,这条建议可行吗?
  A:当然可行。确实,媒体在大张旗鼓地宣扬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在一些社交圈中,这种现象也很普遍,但我相信许多西方人对此是排斥的(至少不被它吸引)。他们在生活中更关注体验,以家庭为中心。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那么我的研究以及其他研究都会为你提供一些克制糟糕的消费决定、减少过度消费的方法。例如,花钱购买体验(和朋友一起吃饭)而不是占有(拥有更高档的立体声音响);循环利用物品,不断获得幸福(比如与家人共享一辆自行车或欣赏一张老唱片)。
  3,Q:您提供了很多很棒的技巧和工具,帮助人们作出明智的选择,从而获得更多的幸福。您认为其中最难做到的是哪一条?
  A:在《幸福的神话》这本书中,我反复强调改换注意的角度、尝试对已拥有的心存感激以及看到“大局”的重要性。然而有时应用这些建议却非常有难度。在经历了危机或非常糟糕的一天(或一周)后,我会使用的方法之一是问自己:“一年之后它还会有影响吗?”不过这通常也不容易做到。一天,我跟丈夫彼得聊起这种方法有多棒、多有效,话音刚落,7岁的女儿走了进来,她美丽的长发被粘住的口香糖搞得一团糟。我完全失控了,对她大叫:“你在做什么?! ”。彼得大笑起来,“你刚才跟我说什么?一年之后它还会有影响吗? ”“当然有影响!”我叫嚷着,“我不得不把她的头发剪掉,一年后她只能顶个短头发!”
  尽管在这件事上,我显然没有有效地采用从大局考虑的方法,但我依然在不断尝试。
  4,Q:您在书中写道:“与朋友、同伴、爱人、家人,甚至与宠物分担烦恼,向他们寻求帮助,具有非常神奇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
  A:有一次因为与男朋友分手,我伤心欲绝痛哭了好几个小时。后来我给好朋友打了通电话,告诉她发生的事情。尽管没有一下子开心起来,但我的绝望感从 10降到了 2或3,不再那样痛苦悲伤了。只是与挚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这样一个简单的社会互动,就有如此强大的效果。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了我的体验:当拥有社会支持时,我们的痛苦就没有那么强烈了,并能够更快地从逆境中恢复过来,甚至觉得山峰也没有那么陡峭了。
  5,Q:如果只能给好朋友或家人一条有关幸福的建议,您的建议会是什么?
  A: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针对不同的家人或朋友,我会给出不同的建议。如果一定要给出一条适用于所有人的幸福建议,我会建议他们滋养人际关系。无论他是父母、孩子、兄弟姐妹、配偶、邻居、同事、领导还是挚友,为人际关系付出——感激、行善、同情、抱有积极与支持的态度,可能比其他事情更能带给你幸福与健康(紧接下来的幸福建议是工作)。
  6,Q:大多数人对幸福的最大误解是什么?
  A:我在书中讲述了几个有关幸福的误解(或幸福的神话),我认为最大的误解是我所说的“当 _____时,我就会幸福”的想法。也就是说,我们相信,只有当白马王子出现,当我们换了新工作,搬到了理想的城市,有了孩子,我们才会幸福。这种信念的问题不在于它们是不是错误的。它们是对的,但只对了一部分。当这些人生事件发生时,我可能会幸福,但幸福感的提升可能是短暂的。
  7,Q:很多写幸福主题的作者会把书写得很个人化,您却没有在书中插入自己的生活故事。您是有意这样做的吗?
  A:不同类型的幸福书籍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洞见与智慧。一些作者在书中分享非常个人化的经历与观点,而另一些作者(比如我)会分享科学研究成果。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有责任不带任何个人目的、偏见或先入为主地做研究并传播研究成果。如果我没有这样做,便有可能固执己见,即使出现有质疑的实验数据,我也不愿意改变。因此,我尽量不把自我夹杂到工作中。这本书的目的是以易于理解且有趣的方式书写幸福科学。因此,我偶尔使用一点轶事和个人案例,而科学以及观点才是主角。
  8,Q:人们会过度追求幸福吗?
  A:人们确实会过于关注或沉迷于幸福以及对幸福的追求。最新研究显示,如果我们只在意幸福,排斥其他目标,如果我们不断监测自己的幸福(“我幸福吗?我幸福吗? ”),也许会产生严重的反效果。我的建议是把对幸福的追求放在心底,而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能给你带来幸福的其他目标上,比如投身于有意义的目标、培养人际关系、表达感激,等等。
  9,Q:您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心理学教授,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农家,阅读是您追求幸福的方式吗?
  A:是的。尽管我的生活很繁忙,但我的阅读量巨大,无论是小说类的图书还是非小说类的图书。这是让我感到非常幸福的活动之一。我喜欢在书中沉醉的感觉,也喜欢了解新事物,这就是为什么我的阅读面非常广泛的原因。
  10,Q:您的幸福秘决是什么呢?
  A:弗洛伊德的建议——“去爱,去工作”,便是幸福的秘密。这条建议对我当然也适用。对我来说,丈夫、家庭和工作是幸福最有力、最持久的来源。

  ……

展开
目录

?★对话:幸福十问

★序言:.幸福的误解

★第1如果我结婚了,我该多幸福——享乐适应的困局

无论婚姻还是恋情,时间久了,便很可能体验到一种感受,那种即使与最亲近的家人和朋友都不愿分享的感受——厌倦。

★第2  如果我们即将分手,我还怎么幸福——米开朗基罗现象的救赎

糟糕的婚姻会禁锢你,暴露出你人性中的恶劣面。当你一心想离开伴侣时,其实你想离开的是你自己。

3  如果有了孩子,我就会幸福——负面偏好的迷思

孩子既是最大的快乐源泉,也是最大的痛苦之源。当为人父母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幸福时,我们会痛苦不堪、灰心气馁,还会感到羞愧万分。

4  孤独一人,我不可能幸福——重新认识单身自我

单身者被认为错失了人生至高无上的经历。因此,他们必然更孤独、更悲伤、更有剥离感,甚至更不成熟。然而,他们不是。

5 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就会幸福——宿醉效应的捉弄

人们在刚换完工作时,满意度会大爆发,但一年后,就会回落到换工作之前的水平。

6  我没钱,不可能幸福——金钱的节俭原则

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破产、解雇通知书、被逐出住所,这些词句让我们心惊肉跳、夜不能寐,很快陷入绝望和深深的恐惧之中。几乎没有人相信,没钱也可以获得幸福。

7  如果我有钱了,我就能幸福——幸福跑步机上的追逐

财富,一开始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额外的舒适与奢华会带来愉悦。然而,当我们习惯甚至“上瘾”时,不提高舒适及奢华的剂量,我们就无法感到满足。

8 如果坏消息接踵而至,我不可能幸福——马太效应的祝福

积极情绪造就成功,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你的积极情绪越充盈,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人际关系、闲暇、健康等,就会越充盈。

9  永远无法实现梦想,我很郁闷——可能自我的危机

当通往梦想的大门关上时,即使我们早已经放弃实现梦想的渴望,或者从未真正认为自己能实现这个梦想,或者缺乏天赋或献身精神,我们依然会为之苦恼。

10我老了,我不幸福捐——赠效应与对比效应的平衡

给我们沉痛一击的,莫过于发现美好年华已逝。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一定等到真的老了才这样想。面对衰老,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捐赠效应和对比效应。

结语 幸福的真相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