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生态思想通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08434
  • 作      者:
    乔清举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该书全面吸收、消化了西方生态学的重要成果,以此为参考坐标,系统地、多方面地论述了儒家生态理论和一些有意义的实践经验。书中收集引用了大量儒家古代文献,特别是很少被人引用的六经和史书类的相关资料,为说明儒家生态思想的丰富性,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内容翔实,论证细密,提出了不少独到的有价值的见解。就其深度、广度而言,是国内研究儒家生态思想的一部少有的、有价值的学术著作之一。
展开
作者简介
  乔清举,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家生态联盟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撰写与主编有《湛若水哲学思想研究》、《金岳霖新儒学体系研究》、《河流的文化生命》、《泽及草木、恩至水土——儒家生态文化》、《中国哲学史简明教程》、《文化研究与文化体制探索》、《多元理性的碰撞——三四十年代哲学论战》等著作,在各种学术刊物发表中英日韩语种学术文章近百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研究丛书:儒家生态思想通论》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生态、自然与“生生”、道德共同体、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生命、权利、人工养育动物、关于狩猎及其限制、祭祀、动物作为祭品与对动物的祭祀、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动物保护的政令与法律等。
展开
精彩书摘
  因为“有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所以工具性价值都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同一物的工具性价值或使用价值可因人而异,比如毛巾可以洗脸,也可用来娱乐。非制造物作为使用价值,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劳动附加价值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它是人类劳动和商品的自然属性的结合。劳动是一个客观外在的过程,商品的自然属性也是客观的,二者凝结在产品上,所以,一物是否具有劳动附加价值,是可以进行客观判断的。
  (二)天道论价值那些非劳动产品的自然物,如河流、山脉、森林、野兽等,相对于人类说,可以具有工具性价值是不言自明的。它们是否也具有内在价值呢?如果把“价值”定义为事物对人的有用性——这实际上是用事物的工具性价值来取代价值,再来问自然事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那在逻辑上就是自相矛盾的。这说明,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框架下,根本无法追问事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因为在这种思维中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所以,在方法论上,我们必须突破价值定义的这种局限性,进一步基于生态过程,把事物放在存在论的高度来论述它的价值。在此,我们可以提出事物的存在价值的概念。事物的存在价值也是自然物的内在价值,是它对于自然本身的意义;而它对于人的意义则是它的工具性价值。一个自然物对于它自身、另一物、整个自然过程的意义或作用,都是自然范围内的事情,故可视为因其自身的缘故而具有的价值,也就是它的内在价值。如果说存在论是一种天道论,那么我们可以说,存在论价值也就是天道价值论。天道价值论就是从天道来看自然事物,从其作为天道的一个环节来确定其价值。
  天道价值论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论。据此而论,事物之具有内在价值,根据不是理性,不是自我意识,不是自律,不是作为目的,否则任何非人之物都不具有内在价值;而是它作为道的过程的一个环节的价值,包括自我同一性、对于他物的意义等等,这些都是在道的过程之内的,所以都是事物的内在价值。
  ……
展开
目录
前言:新启蒙运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转向

第一章 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儒家的态度
第一节 环境、生态、自然与“生生”
第二节 道德共同体
第三节 人类中心主义
第四节 价值
第五节 生命
第六节 权利

第二章 “恩至禽兽”——道德共同体中的动物
第一节 “德及禽兽”——动物之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第二节 动物的使用价值——对动物的日常使用中的生态因素
第三节 人工养育动物
第四节 关于狩猎及其限制
第五节 祭祀、动物作为祭品与对动物的祭祀
第六节 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
第七节 动物保护的政令与法律

第三章 “泽及草木”——道德共同体中的植物
第一节 “泽及草木”——植物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第二节 神秘的植物
第三节 草木与生活——植物的使用价值
第四节 林木保护的机构与措施

第四章 “恩及于土”——道德共同体中的土地
第一节 土、地、壤、田的辨析与土地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第二节 对土地的种类、性能的认识和生态性维护使用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机构及政令
第四节 “报本反始”,立社祭土——对土地的祭祀及其生态意义

第五章 “国主山川——山川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第一节 山脉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第二节 水与河流作为道德共同体的成员
第三节 与水相处的智慧和对于河流与水的保护
第四节 祭祀山川

第六章 气、通、和、生、时、道:儒家生态哲学范畴论
第一节 气、阴阳、五行与世界的五行化
第二节 气的“通”
第三节 气的运动的“和”
第四节 乐与“和”
第五节 “天地之大德日生”——气的运行的“生”与“生生”
第六节 时、时序与天道

第七章 天人合一与仁:儒家生态哲学的功夫论与境界论
第一节 “因”与“无为”:天人合一的前提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