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郜元宝讲鲁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654658
  • 作      者:
    郜元宝著
  • 出 版 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从字句悟人,心中要有完整的鲁迅,鲁迅的名、字、号与笔名,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他的文学就是他的自传,名言略解,“二周”杂文异同论,崇胡贬鲁。
展开
作者简介
    郜元宝  1966年3月生于安徽铜陵,文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涉足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代汉语观念研究、鲁迅研究等领域,著有《拯救大地》(1994)、《在语言的地图上》(1998)、《鲁迅六讲》(2000)、《另一种权利》(2002)、《午后两点的闲谈》(2002)、《我们时代的文学教养》(2004)、《现在的工作》(2004)、《惘然集》(2004)、《在失败中自觉》(2004)、《小批判集》(2008)、《不够破碎》(2009)、《遗珠偶拾》(2010)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郜元宝讲鲁迅》增订本(北大出版社2007)自序说,上海三联版《六讲》1999年客居韩国所撰,系“寂寞之书”;嗣后七年集腋成裘为增订本,长篇大论,刻意求深,属“笨重之作”。此处十篇(组)文章,或参编教材之部分章节,或与人论战之游戏笔墨,或讲座底稿之笔削润色,两年得二十万字,不敢自嘻高产,惟常在流寓,检书不易,作文演说,每靠记忆,重加校阅,格式难一,偏离“规范”已远,暗合“二周”反多,该称“驳杂之文”欤?
展开
精彩书摘
    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他对鲁迅有意见,而且意见很大。
    原来有一次(1929年5月),鲁迅回北京看望母亲(他母亲一直跟大媳妇即鲁迅太太朱安住在北京),和钱玄同不期而遇。钱玄同看见鲁迅名片上写的是“周树人”,就话里有话地说:原来豫才名片还是三个字,不是两个字。什么意思?我想大家都很明白。他是说,你周树人还没忘本,没有因为鲁迅两个字炙手可热,就迎合潮流,用笔名代替真名了。但潜台词是:你用两个字的鲁迅代替三个字的周树人,大概也很快了罢?
    鲁迅也不客气,回敬他说,我的名字从来就没改过。我只有三个字的名字,没有两个字的,也没有四个字的。意思是说,我并不像你钱玄同想象的那样,把“鲁迅”二字看得如何金贵;你放心,我才不会用两个字的“鲁迅”代替三个字的“周树人”呢。所谓四个字,是讽刺对方那个“疑古玄同”的花样。
    当时二人不欢而散。这首先跟思想倾向的不同有关。1921年以后,陈独秀把《新青年》迁回上海,钱玄同就中断了和《新青年》的联系,不仅不做编辑,也不投稿,鲁迅则继续投稿。钱鲁二人分裂,今天不能展开。鲁迅当时给远在上海的许广平写信,告诉他和钱玄同的这场偶遇,说钱玄同“胖滑有加,唠叨如故,时光可惜,默不与谈”。1933年4月《两地书》出版,钱玄同看了这段,当然恼火。他认为鲁迅凭着文学创作暴得大名,就看不惯老朋友了,还在许多场合批评他钱玄同。他钱玄同宁愿承认这个老同学平平淡淡的过去,而漠视他的炙手可热的现在;宁愿按照古法称这个老朋友的字,不愿跟在“新青年”后面做鲁迅的粉丝,称他为“鲁迅先生”。那不是自己掉架子吗?他还常常对别人说,我只知道有个叫周豫才的朋友,鲁迅是谁?我不知道!
展开
目录

一 从字句悟人——怎样读鲁迅(上)
二 心中要有完整的鲁迅——怎样读鲁迅(下)
三 鲁迅的名、字、号与笔名
1.鲁迅≠鲁迅
2.绍兴周家
3.本名:周樟寿
4.字:从“豫山”到“豫才”
5.号与法号
6.常用名:周树人
7.笔名鲁迅
8.“笔名”原是为“逃名”
9.还有157个笔名
10.当时人们如何称呼鲁迅?
11.毛泽东一言九鼎

四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化
(一)激烈反传统: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化的诞生
1.鲁迅一现代中国
2.从源头说起:鲁迅早期对中国传统的论述
3.“五四”时期激烈反传统言论
4.反传统是为了建设新传统
(二)创造现代中国文化:鲁迅及其同时代人的文化理想
1.两套方案
2.标准问题
3.心态问题
(三)“人”与“我”的自觉: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核心
1.“五四”话语:两个“先生”
2.尊重个性和精神:鲁迅的主张
3.有关翻译和创作的两个比喻
(四)思想启蒙与文学直观:“文学主义”与鲁迅独特的创造方式
1.用文学“改变精神”
2.文学高于学术
3.文学主义:一生的立场
(五)积极地迎上去: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六)国民性批判与体制建设:当前评价之分歧及其解决
1.“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
2.当前评价之分歧及其解决

五 “人心必有所冯依……”——关于遗产
1.“兼容并包”?
2.章太炎的宗教观
3.周氏兄弟
4.谁为厉阶?
5.补课?

六 他的文学就是他的自传
七 几部作品
1.第一篇“译作”:《斯巴达之魂》
2.《狂人日记》中的两个“狂人”
3.《鲁迅自选集》
4.《故事新编》是怎样一本书
5.《伤逝》:借男女私情哀悼兄弟失和?
6.上海之书
7.遗嘱

八 名言略解
1.人立而后凡事举
2.要警惕西方的“文化偏至”
3.“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4.“英雄志士”不是“人”
5.非信无以立
6.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7.可怜的中国的孩子
8.“国粹”可能就是“国渣”
9.“中国人”与“世界人”
10.“自大”也有讲究
11.“扫除庭院”与“劈开地球”
12.只有“来了”来了
13.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14.暴君的臣民比暴君更暴,
15.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16.历史只有“吃人”二字
17.难见真的人
……
九 “二周”杂文异同论
十 崇胡贬鲁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