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鲁迅提倡文艺运动的第一篇论文,竟是鼓吹摩罗诗派。在西方诸多文学流派中,鲁迅为什么把注意力首先集中于摩罗诗派呢?他在文章里作了解释。他认为,“新声之别,不可究详;至力足以振人,且语之较有深趣者,实莫如摩罗诗派。……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鲁迅还指出,这些摩罗诗人的作品,“大都不为顺世和乐之音,动吭一呼,闻者兴起,争天拒俗,而精神复深感后世人心,绵延至于无已”。
鲁迅早年从事文学活动,“别求新声于异邦”,所要寻求的是具有叛逆精神的诗人,他们“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他们所发出的“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的“新声”,同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献身精神,是有着共鸣点的。
鲁迅在文章里汲取了进化论中含有辩证因素的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必须通过矛盾斗争才能实现。“平和为物,不见于人间。其强谓之平和者,不过战事方已或未始之时,外状若宁,暗流仍伏,时劫一会,动作始矣。……杀机之昉,与有生偕;平和之名,等于无有。”斗争是绝对的,平和是相对的。
因此,鲁迅对摩罗派诗人的认同,是为了同那时神驰于唐虞之世的复古倾向作斗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