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何满子逝世周年纪念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776674
  • 作      者:
    吴仲华编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何满子逝世周年纪念文集》就来稿的侧重点,分门别类归列在一至六编中。除上述内容组成一至四编外,另外有“书信往来”、“记者笔下的何满子”两编内容。多年来,满子与朋友、读者,以至未曾见过面的人常有通信来往。这次黄伟经先生的追思文章,就是他对保存的满子80多件信函的解释和简评。他说这些信反映了时代特点,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另外,蒋文杰先生也提供了满子信函若干件。这些都归类于“书信往来”独立成编。
展开
精彩书摘
  岳父见我不期而至,而且送来了这部书,果然喜不自胜。他一个劲地问:哪里借来的?怎么借到的?还如数家珍地为我介绍了有关《资治通鉴》的版本知识。后来岳父曾多次提起此事,并回忆说:“我一下子像贫儿暴富似的,欢喜得不知其所以。”可见能借到《资治通鉴》,当时对他来说确实是件难以忘怀的事。
  《资治通鉴》和《苏东坡集》等,都是岳父早年就读过的,但在那时却显得那么珍贵。他不敢大口吞食,舍不得一口气读完。为了尽量延长阅读的时间,他采用了细嚼慢咽的品读法,有意识地控制阅读速度,对每天的阅读量作了大致匡算和分配,一天限读一段,不随意超量。他甚至把小时候祖父教他们读四书五经的带读法(即在第二天上新课前必须把第一天读的内容背出,第三天上新课前又必须把前一天或前两天读的内容背出,以此类推。这种以旧课带出新课的教学方法,叫带读法)也用上了,一天读一段,读上三五天后,再用一天时间把已读过的内容连起来读一遍。这样,每隔三五天就能增出一天的阅读时间,等全书读完时,不知增出了多少天的阅读时间,同时也不知把这本书读了多少遍。读完一册调一册,全部读完后再从头读起,循环往复,又不知读了多少遍。也真亏得这些书,陪伴岳父度过了在农村的最后几年时光,使他精神上的饥渴和痛苦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粉碎“四人帮”后,借书的路子逐渐多起来了,借书也变得容易些。教育局开始为农村中学每年配一点图书,我所在的学校有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尽管图书数量很少,品种也极其有限,但总算能借到一点书了。我记得,曾为岳父借过一部新出版的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岳父读后发现有许多校勘错误。他一条一条地抄录下来,一条一条地加以订正,足足有二三十页稿纸。誊清后,寄给了出版该书的出版社,结果毫无反应。那几年里,岳父还用从《参考消息》上获得的素材,写过一个讽刺当时苏联领导人的电影文学剧本,寄给了复刊不久的《电影文学》杂志,当然也是石沉大海。岳父写文章没有留底稿的习惯,这个电影文学剧也是如此。我想,它大概早在寄到杂志社时就被处理掉了,再无重见天日的可能。
  岳父重返工作岗位后,闹书荒的岁月终于结束。在以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他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写作,也不停地读书。最近两三年,由于身体原因,用于写作的时间逐渐减少,而用于读书的时间却日益增多。特别是去年,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问都用在读书上,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手不释卷。《鲁迅全集》是岳父每年至少读一遍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是他案头的常见书。前两年,他还专门花时间读了《卢森堡集》。岳父有个习惯,朋友们赠阅的新作,都是收到后就一口气读完,不像有的人那样,随手一扔而置之高阁。
展开
目录
何满子:特立独行的人与文(代序)/1
第一编 怀念与追思
名副其实一代大家/3
别一种送行/5
香港和上海的对话——追思何满子/11
悼满子,回首六十年/15
倔强的斗士——回忆和满子兄相处的日子/23
满子,走好/32
我和满子/34
忆何满老/36
蔼然可亲的学者奋然前行的战士——缅怀何老/38
不敢为异  岂能强同——悼念何满子/42
我所认识的何满子/46
行到荒崖终有路——怀念何满子先生/53
乡愁无那诵离骚——何满子先生与富阳/56
正直、达观的满子叔叔走了/59
六谒满公一统楼/63
一声何满子/68
相逢把酒每慨然——怀念何满子老伯/71
“一统楼”人去楼空/75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记与何满子先生的最后一次会面/79
深切怀念何满子先生/82
未逝的背影与书信——以此纪念何满子先生/84
永远的记忆/89
深深的怀念——写于姐夫何满子逝世一周年/92
回忆岳父在农村12年的精神困境/95

第二编 文品与人品
奴性的死敌/101
悼老战士何满子/104
初识哲人——追思何满子先生/109
“溯游从之道阻且长”/113
送别何满子先生/117
从论敌到师友/120
一生颠沛半由己——读《跋涉者:何满子口述自传》/122
这个可爱的老头儿——杂忆何满子先生/128
何满子:自龙门而来/132
杂忆何满子先生/147
断裂/151
与文化垃圾势不两立的何满子/155
死刑无奈被执行——别了,满子先生/157
追忆何满子先生/162
何满子先生的人品和文品/167
耿庸与何满子/169
庸姑妄说说何满子/171
何满子先生二三事/172
重读书简忆恩师/174
惩腐恶需“利剑”“鲁迅风”不过时/176

第三编 学术作品评析
卓然不群的《何满子学术论文集》/181
作为学者的何满子/185
学问家的激情/191
读何满子先生《读鲁迅书》/196
独立人格的写照睿智思考的结晶——《何满子学术论文集》给学人的启迪/204
读《何满子学术论文集》有感/218
何满子对现实主义文论的巨大贡献/230

第四编 杂文与诗、书
何满子先生和他的《风采》/245
杂文做骨漫吟诗/247
“愤老”已去“孤本”长存——怀何满子先生/249
读《千年虫》/252
斯人虽去文章在——沉痛悼念满子兄/254
从《五杂侃》悼何满老/257
何老,您走好!/260
怀忆学者满子乡兄/262
与何满子先生的翰墨缘/264
仰望“一统楼”/266
何满子的打油诗/267
何满子与“新三绝”/269
著名学者何满子留迹“楼外楼”/272
说说满子先生的字/275
何曾诗家友谊情/279
满子,你安息吧/280
悼外公/284

第五编 书信往来
他在文坛留下的痕迹不会磨灭——何满子书信及我的一些附释/289
附:何满子致蒋文杰信函/341
法国苏尔梦女士信函两则/346

第六编 记者笔下的何满子
何满子:“世界在变,我没变”/351
何满子的“三律”/355
何满子:最好的年华都在运动里面/358
何满子:八旬老人少年文/360
何满子酷评文坛三大“玩家子弟”/362
“弄墨”也需有文化/365
伯牙摔琴有余痛子建才高不永年/367
又一位富阳籍文化名人走了/369
朋友们走了“一统楼”也空了/372
附:何满子答《书简》问  (摘录)/374
附编
难忘共度六十载——往事絮语/379
何满子著述一览/431
编后记/43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