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镇是安徽石埭县县治所在地。<br> 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的江南千年古镇。它北依陵山,南凭舒溪。站在陵山之巅,南望,巍峨挺拔的黄山近在咫尺;北望,神奇灵秀的佛教圣地九华山仿佛触手可及。发源于黄山西麓方家岭的舒溪河,滔滔不绝,一路高歌向北流入广阳。河面在这里渐宽,河水开始放慢了行进的脚步,舒缓轻曼地折向东北,然后,流经泾县当年李白笔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桃花潭,汇入青弋江,从芜湖注入长江。<br> 便捷的水运,带来古镇的繁荣与灵秀。早在明代,县城小南门因溪楼多酒肆,号为“秦淮”,又因衣冠竞尚华丽,山珍海味必备,又有“小扬州”之称。有着“中国戏剧活化石”之称的目连戏,其编创地也在这里。1875年前后,明代剧作家郑之珍在此编创《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石埭戏班子惟妙惟肖的演出和坐唱念打的绝技常令世人叹服,他们走全国,唱全国,红极一时。我国第一部戏剧专著《曲律》的作者、明代戏剧家王骥德在书中叹道:“石埭梨园几遍天下,苏州与角十之二三。”此后,这里的目连戏不仅登上京城大雅之堂,还流向了海外,并对徽剧和京剧产生过巨大的影响。<br> 舞台上演的是戏,人生演绎的何尝又不是一部戏呢?<br> 出身贤达<br> 同治八年正月二十四日(公元1869年3月6日)。南京。新年的气氛尚未褪去,崭新的楹联和孩童们的花布衣裳在人们面前活灵活现,远处不时传来零星的爆竹声。<br> 只听“哇”的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带来阵阵暖意。主人用天干的第九位“壬”字,给太平天国战乱后出生的婴儿,取名惟壬。<br> 这家主人便是石埭人陈黉举。<br> 陈黉举(1834—1884),字序宾。天资英迈。4岁开始,从族老陈虎臣先生精研百家之学。他于书无所不读,十余岁即讲求经世之学,尤好读《资治通鉴》,深涵其要义。道光三十年(1850),16岁的陈黉举补县学生员。<br> 咸丰元年(1851),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1853年3月,太平军攻下南京,进逼皖南。1856年,陈黉举23岁时,适逢父亲去世,这一年,传言太平军军纪涣散,乱杀无辜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人心惶惶,四处逃命。陈黉举则奉母举家转徙到江西彭泽、湖口一带,“乡族随行者数百”。局势稍有稳定,他即带领乡族回到家乡,“编联行旅数百人”,组成“义勇”,保护着一方平安。<br> 他的恩师陈虎臣先生是华东一带理学名儒,又是个大孝子。<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