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孤独的巴金:如何理解作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39727
  • 作      者:
    摩罗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摩罗,本铝万松生,江西省都昌具万家湾村人,现居北京,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著作有《国民性批判的起源与反思》、《中国站起来》、《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孤独的巴金:如何理解作家》巴金实际上是在拒绝世人以一个作家的形象给他定位。他的理想一直是做一个项天立地改天换地的巨人,做一个以正义原则和自由精神重整地球秩序的英雄,而不是做一个文字匠。不幸他偏偏只做成了一个文字匠。垂垂暮年,心底的宏愿再也无法施展,连一个起点也终生未能找到。面对一生的失败,也许他应该仰天长啸,号啕一哭,然而世人的恭维却叫他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管他接受不接受这种恭维,内心都只有苍凉与孤独。
    他一遍又一遍地解说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作家头衔,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被世人塑造成一位“文学大师”。这既是一种恭维,也是一种歪曲。这位孤独的文化老人,一定还在无望地等待着这个古老民族对他作出新的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鲁迅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个文化巨人既给了我们许多启迪,也常常会留给我们许多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也是带给我们启迪的因素之一。
    鲁迅留给我们的问题为数不少,每一个问题都具有相应的文化意义,很值得我们追索。有的问题从鲁迅作为一个作家诞生于中国文坛起就已经存在,几十年来一直吸引着读者的谈兴。有的问题则是这个时代的读者结合自己的时代状况和文化氛围提出来的,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但体现了这一代读者的思考能力,而且体现了鲁迅的思想世界能够与后人对话的开放性。
    本文选择了被读者和研究者谈论得比较多的几个问题,顺便介绍一下一些学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些是对立的,有些则是互为补充的。问题如下:
    鲁迅的性格和人品究竟如何?他真的那么冷酷刻毒吗?
    鲁迅究竟是不是一个思想家?有没有自己的特异思想和思想体系?
    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究竟是不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作家?
    鲁迅杂文的意义如何,他放弃虚构文学创作,一心经营杂感文是不是值得惋惜?
    鲁迅对主张宪政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批评是不是出于对民主政治的偏见或误解?
    毛泽东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政治力量的代表人物,从本阶级本集团的立场出发,充分肯定了鲁迅的思想家地位。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在思想家的名号之外,毛泽东还给鲁迅添加了革命家的头衔。这个头衔在毛泽东时代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毛泽东时代结束以后,人们逐渐放弃了这个说法。因为汉语语境中“革命”一词一般指称社会政治运动,与鲁迅的实践生涯不相恰。但是,也有人从思想史上别立新宗的革命意义,来确定鲁迅是一个思想意义上的革命家。钱理群、王富仁、王乾坤在这方面都有论述。
    在后毛泽东时代产生过巨大学术影响的李泽厚说:“鲁迅是中国近代影响最无与伦比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培育了无数革命青年。他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他把思想家鲁迅放置在文学家鲁迅也就是鲁迅的作品基础之上,他的观点比毛泽东的观点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
    那么,鲁迅究竟以什么成为思想家呢?除了王乾坤从哲学史角度的阐述以外,大多数学者都充分肯定鲁迅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的独特认识和批判,对人民命运和民族前途的热烈关注与思考。正是这些批判和思考体现了鲁迅作为思想家的穿透力和睿智。在这些思考中,一些学者很重视鲁迅的“立人”思想,认为这一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有光辉的思想,是他给中国社会的独特贡献。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鲁迅的立人思想越发受到文化界的重视。学者钱理群、王得后,画家裘沙,社会活动家萧鸣等人还共同发起召开过一个“鲁迅立人思想学术讨论会”。这个会议标志着立人思想受到了新老几代学人(不只是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老一代学者钱理群特别强调,鲁迅的立人之“人”是一个个生命个体,是真实具体的个人,而不是人民、公民等抽象概念。“真正的人道主义要关怀具体真实的人,强调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个体的意义和价值。这是鲁迅一个最基本的思想,他要把‘人’还原到人的个体生命自身。”
    鲁迅究竟以什么构建他思想家的权威?思想家鲁迅究竟是什么学术形象?他有没有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我认为王得后结合鲁迅立人思想所作的一段论述,非常中肯,征引如下:
    鲁迅独特的思想是什么呢?是不是可以这样来概括:以“立人”为目的和中心;以实践为基础;以批判“根深蒂固的所谓旧文明”为手段的关于现代中国人的哲学,或者说是关于现代中国人及其社会如何改造的思想体系。
    “立人”的思想贯彻于鲁迅一生始终,遍及鲁迅著作的各个方面,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鲁迅自己毕生为在中国实践“立人”这一思想而斗争。因此之故,鲁迅是一位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
    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究竟是不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作家?
    对于思想家鲁迅一开始就存在争议,对于文学家鲁迅的杰出成就在鲁迅研究初期几乎没有争议,文坛学界各种人物都承认鲁迅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报纸上甚至称他为文坛唯一权威,学界唯一领袖。
    鲁迅受到普遍称道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小说。冯雪峰、胡风、茅盾、李长之、胡适、傅斯年、苏雪林等等各色人等,对鲁迅的小说都评价很高。《阿Q正传》尤其被看作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代表作。
展开
目录
关于鲁迅的几个热点问题
鲁迅的性格和人品究竟如何?他真的那么冷酷刻毒吗?鲁迅究竟是不是一个思想家?有没有自己的特异思想和思想体系?鲁迅的文学成就究竟如何?究竟是不是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大作家?鲁迅杂文的意义如何,他放弃虚构文学创作,一心经营杂感文是不是值得惋惜?鲁迅对主张宪政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批评是不是出于对民主政治的偏见或误解?

孤独的巴金
巴金实际上是在拒绝世人以一个作家的形象给他定位。他的理想一直是做一个顶天立地改天换地的巨人,做一个以正义原则和自由精神重整地球秩序的英雄,而不是做一个文字匠。他一遍又一遍地解说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作家头衔,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被世人塑造成一位“文学大师”。这既是一种恭维,也是一种歪曲。这位孤独的文化老人,一定还在无望地等待着这个古老民族对他作出新的理解……

初读废名
废名,这位出自湖北黄梅的书生,自称以唐人绝句笔法写小说。其间的诗意,不趋时尚、不媚流俗,一本自我之悟,率性而作。这不但表现了一个作家的艺术勇气,也表现了一个人的做人的力量。老是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要求文学写作,老是以流传与否为标准来要求作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错误之一。

《生死场》的文本断裂及萧红的文学贡献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萧红的作品是真正的珍稀物种。她的作品不但因为独特而成为不可复制的绝品,而且因为具有这种非常深沉的悲情气质而开拓了读者的审美视野、启迪了读者的生命体验,并且一定程度地弥补了现代文学的浮躁与浅薄,从而为下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开启了另一种别具一格的资源,标示出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

末世的温馨——汪曾祺论
艺术家是一个心灵敏感的特殊群体。敏感又往往与脆弱相亲相近。汪曾祺正是一个敏感而又脆弱的人,他所感到的黑暗与血腥不是比常人少,而是比常人多。但他未能通过精神的洗礼超越脆弱,无法获得鲁迅式的担当黑暗、批判丑恶的力量,他只能用遮掩的方式,维持心理的平衡、态度的平和。艺术实践却常常按着自身的情感需要而将他的遮掩揭穿,使得他的创作不至于因为平淡而过于静穆和单调,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灵动性和丰富性。

喜剧时代的批评家——刘震云论
刘震云的文学实践逼使我们不得不创造一个新的概念作为阐释他的文学成就的基点,否则就无以把握他的艺术世界和他精神体验的独特性。在屈指可数的一小批优秀作家中,刘震云的过人之处即在于他对中国生活的最痛切的体悟、最深刻的洞悉,以及对其体悟和洞悉的外具谐谑效果、内具耻辱意蕴的艺术表现。他对中国生活的解剖和批评在当代文坛无疑是首屈一指的。灵魂搏斗的抛物线——张炜论
张炜是个现实感极强的人。他一旦从旧的文学观念中摆脱出来,就注定了要以这种姿态写作。他与他笔下的人物心心相印,对他们的愤怒尤其心领神会。他要捍卫的乃是人性深处的某种需要,是超物质超功利的人性尊严。这是张炜在抗御政治意识形态的控制时所得到的独特发现,他日后能够在文坛上脱颖而出,靠的就是这点发现。沉重、压抑、忍辱负重、咬牙切齿,在沉默中无望地等待,在等待中痛苦地沉默,这一切成了张炜作品中最常见的情调与意象。

逃遁与陷落一一苏童论
与他笔下的许多人物一样,苏童本人也是一位逃遁者,至少是一位文学世界的逃遁者。逃遁者苏童的被动性似乎比我们平时所估计的更强一些。逃遁者苏童的逃遁方向倒可能主要是由迫使他逃遁的那些因素从反面予以规约与决定的。稍一留心即可发现,苏童的文学面貌是在与他的文学对手的对抗中逐步形成的。在苏童看来,正统文学的那些秉性都是不真实不可靠的,为了捍卫一个作家的良知与尊严,他只能别无选择地逃向它的反面。他甚至无法从美学角度对他的逃向作出从容的审视与思考,因为逃遁永远是危机中的权宜之举,是匆忙而又草率的抉择,即使是沼泽泥淖,也不得不一脚踏进去,哪里还有从容可言。

大师的眼睛
卡夫卡的眼睛充分宣示了他内心的柔弱和恐惧。也许你会像触电一般被他唤醒了自己内心同样的柔弱与恐惧,也许你内心苏醒的是对于一个柔弱而又恐惧的孩子的深深的怜悯与关爱。总之,只要你看见了这样的眼睛,你就一辈子摆脱不了他对你的倾诉与吁请。

作家与世界的关系
文化是穿透前人经验、审视人类生活、把握人类命运的能力和禀赋。一个创作者虽然也必须一定程度地以前人的经验为基础,但是,更重要的是为精神文化提供自己独特的东西。这种独特的东西不是像学者那样根据前人的经验推演、归纳出来,而必须从个人的独特体验、独特感受、独特思考、独特想象中生长出来。这就需要仰仗内在的禀赋和文化想象力。所以,决定一个作家的发展空间的,是他对于人生和世界体验的深度,对这些体验挖掘和思考的深度,以及他的文化想象力发达的程度。

缪斯的呼吸
并不是凡能写字造句者就能当作家。作家需要那么一点灵性,需要那么一点高贵的想象力,需要那么一点英雄主义,需要那么一点超尘脱俗穿越虚无的清虚之气。如果一个时代产生不了这样的写作者,那么文学的灵地将会被世俗精神所淹没。人类的最后一点灵气将会变为奄奄一息甚至会彻底窒息。文学应该留一份灵性给人类,作品应该留一份灵气给读者,作家应该在自己的内心留一片灵地给文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