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四川要事实录.第2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0080647
  • 作      者:
    谭继和主编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当代四川要事实录(第2卷)》包括:从建设“西钢”到建设“攀钢”,杨超口述/杜维宣黄友良整理;西昌建设的三次上马,刘国宣口述/刘冰整理;一封关于攀西开发的《建议书》,解洪;西昌建设的三次上马,刘国宣口述/刘冰整理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中间还有一段插曲,是川天化(四川天然气化工厂)上马的事。川天化定点在合江,1960年开工建设,准备搞盐化工,生产烧碱。“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停了,主要是因为原料供应问题(合江仅有一个长河盐场,产量很小)。国家决定进十几套设备时,烧天然气的几套中,燃化部拟在合江摆一套,这事合江方面是知道的。后来燃化部了解,四川的天然气产量不够,如果四个厂一下子全摆四川,一年需十几亿方气,当时四川全年仅产气七八十亿方。如果六套化肥设备一起上,光化肥生产就要用去四川四分之一以上的天然气产量,明显支持不了。1974年我去北京开计划会,回来刚到计委上班,就被合江川天化来的七八十个人围住了。用“造反派”的方式质问我为什么不同意把设备放在他们厂。我看见厂党委书记也在人群中,就问你为什么也来了?他笑而不答。后来他对我说,一半是他也希望厂子能被定点恢复建设,一半是被工人们架着来的。一直围到下午四点,午饭也没吃,我怎么解释都没用。后来我就在办公室当着他们的面往北京燃化部打电话,我说这是你们部里定的事,摆不摆都是你们定的,怎么现在成了我的问题?燃化部答复说,这个厂这次定不了,一定设法装一套别的设备,总是要解决他们问题的。这下子他们说对不起了。我说你们想复工生产的愿望我理解,但方式我不能接受。结果我请他们吃了一顿饭,才散去了。后来一直到1980年,化工部仍未给这个厂定项目。当时因为进口的化肥设备运转良好,农业增产效果很好,国家决定在四川再摆两套。我对化工部说,这次机会无论如何都应该给川天化。化工部长还不太愿意,说是摆在合江经济效益不好。这时,省内达县、重庆也提出要摆,二机部有个军工厂在涪陵,提出改造一套。鲁大东当时管军工,他支持摆涪陵,争论不下。当时,这几个地方就有人公开说我支持川天化,不支持他们,有意见。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013 从建设“西钢”到建设“攀钢”
杨超口述/杜维宣黄友良整理
1958年四川省决定建立西昌钢铁公司(简称“西钢”),搞钢铁和有色金属开发,并成立了西昌建设委员会。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全国都头脑发热,拼命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四川同时搞了六条铁路,“西钢”的建设也受到影响,其机构于1962年撤销。1964年,攀枝花钢铁开发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项目开始上马。
口述者杨超系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四川省政协主席。时任中共西昌工业区委书记。
018 攀枝花钢铁基地上马前后
程子华口述/李思校黄友良整理
1964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对攀枝花的开发作过许多指示,会后中央、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就开始了厂址的考察论证工作。攀枝花建设上马不久就遇到“文化大革命”…
口述者程子华系原“三线”建设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
027 一封关于攀西开发的《建议书》
解洪
1990年初,杨超同志在攀西一川南资源开发领导小组顾问的任上再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及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写了《关于在我国西部将攀西及滇西北金沙江沿岸列为资源经济开发特区的建议》,并亲自向杨尚昆、陈云、宋平等中央领导汇报,受到许多领导同志的重视。
撰稿者解洪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曾任四川省攀西开发办公室主任。
031 西昌建设的三次上马
刘国宣口述/刘冰整理
杨超同志跑遍了攀西地区的山山水水,他常讲起两昌建设的三次上马:第一次是1958年,带四万人浩浩荡荡开进西昌搞建设,困难时期下马;第二次是1964年,“三线”建设二进西昌,“文化大革命”中陷于停顿,第三次是1975年,他挂帅组建西昌建设开发委员会,提出“二五一”发展规划。
口述者刘国宣系原四川省科协副主席。时任中共西昌地委副书记兼中共会理县委书记。
040 20世纪60年代四川工业经济调整中的五本“折子戏”
张如兰口述/邹一清整理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四川省在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根据四川省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四川工交战线在这一时期采取的五个方面的措施,习惯上被称为五本“折子戏”。
口述者张如兰系原中共四川省委工交政治部副主任。
054 我与“三化”工程
何郝炬口述/黄友良整理
“三化”工程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决定从国外引进并摆在四川的三套化肥、化纤设备。“三化”工程从项目定点到工程建设经历过一番曲折。
口述者何郝炬系原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062 川化建设工程追忆
焦成斌口述/王林录啬整婵
四川化工厂三十万吨化肥装置是20世纪70年代我国从日本引进的大型先进成套设备项目之一,施工难度和质量要求都很高。但我方仅用了二十二个月零八天就完成了施工安装并试车投产,树立了成功引进国外大型先进技术设备的样板。
口述者焦成斌系原四川省国土局局长、四川省移民办公室主任。时任四川省建工局副局长。
079 回忆泸州长江大桥建设
何郝炬口述/黄友良录音整理
泸州长江大桥工程是列在川汉输气工程项目下的一个子项目,1978年由于川汉输气工程停建和国民经济调整,大桥建设资金的来源中断,工程面临停工……
口述者何郝炬时任四川省革委生产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第二部分
085 紫坪铺电站建设的两次历史教训
向嘉贵
紫坪铺电站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即开始了设计建设,但因大坝地质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导致工程下马。1958年“大跃进”中,电站又开工建设,坝址选在都江堰二王庙下、鱼嘴前端,但如果建成将给千年古堰造成严重后果。1962年5月邓小平同志来到四川,作出正确决定.工程立即下马。20世纪50~60年代紫坪铺电站建设的曲折历程,为处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撰稿者向嘉贵系原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副主任。
088 升钟水库建设
何郝炬口述/黄友良录音整理
升钟水库建设于“文化大革命”中上马,1980年底,由于国家压缩基建项目,升钟水库被列在撤销项目2_~tJ。四川省决定保大坝
建设…
093 二滩水电站建设回顾
高安泽孙中弼等口述-3王林邹一清等录音整理
二滩水电站是当年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二难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制度建设、水电建设技术水平,都领先于全国水电建设行业,是开发、建设西部的先进典型。四川省社科院当代四川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二滩水电站的部分建设者进行了追踪采访,以期反映二滩水电站建设的历史过程。
口述者高安泽系水利部总工程师;孙中弼系二滩开发公司常务副董事长。
122 我所了解的三峡工程及其有关问题
辛文口述/王林录音整理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作为特大型工程,也是长期争议最大的工程,它引起了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辛文同志对三峡工程的由来、三峡省筹备组从建到撤、三峡工程的多次考察活动、三峡库区四川移民安置工作,一一作了回顾和介绍。
口述者辛文系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曾任三峡省筹备组副组长,四川省计经委党组书记。
……
第三部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