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充分地向列强表白自己“化敌为友”的心迹,慈禧进而又说了一句不顾体面的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想来此言一出,定会深得“与国”之“欢心”!此时西方列国对华的态度与反应,已成为制约清廷出台施政措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列强曾经照会清国,要直接与光绪皇帝交涉有关外交事宜——这,正是慈禧太后最为忌讳的一点。而现在看来,他们真正关心的,倒不是中国由谁来做皇帝的问题。光绪也罢,慈禧也罢,这对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国能够维持和扩大他们既已到手的种种在华利益和势力范围。按照列强的逻辑,中国太大、人口太众,以至于没有哪一个国家有“此脑力与兵力,可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所以,各国只能固守现有的在华利益,各国也只有通过北京政府方能兑现他们强加给中国的各种“新条约”、“新政策”。要做到这一点,就非得保证中国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秩序和强硬的中央政府不可。
如果中国不思变革,而是继续积贫积弱,那么迟早有一天会引发天下大乱(“太平天国”、“庚子拳乱”已是明证)。而中国一旦失控,则各国不能不干涉。到那时,“一国干预,诸国从之,试问将来天下,仍能一统自主?抑或不免分属诸邦?”早在1866年,英国驻华公使阿利克在向中央政府递交的《新议略论》照会中就曾忧心忡忡地谈到过这个问题。[8]中国乱了,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列强们并不在乎由谁来坐龙椅,只是希望看到中国维持稳定局面,希望中央政府保持权威与强力;而且,这个中央政府最好开明一些,能跟得上世界潮流,懂得怎样与他们长期“合作”,而不是像那些拳民,见了洋人就砍一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