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洋野史:乱世军阀这么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26451
  • 作      者:
    金满楼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金满楼,原名金松,原籍江西峡江,现居上海。搜狐煮酒论史首席版主,凤凰网历史专栏特邀专家,近年来专注于晚清民国史的通俗写作。主张温情、活泛与人性充沛的历史写作,注重探求历史真相,寻解有益当下的历史规律。<br>    目前已出版:<br>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br>    《向康熙学习:历史不曾心软》<br>    《帝国的凋零:晚清的最后十年》<br>    《大清野史之谜:传闻逸事中的王朝真相》<br>    《女人当国:慈禧太后的这一生》
展开
内容介绍
    科考路上几经失意的袁世凯为何在官场上如鱼得水?<br>    洪宪帝制的真相竟然是为了冲破“家族魔咒”?<br>    性情火爆的北洋之虎段祺瑞一生清廉、不取一文?<br>    代理大总统冯国璋曾暗中参与张勋复辟?<br>    北洋元老徐世昌如何在风雨飘摇中把持朝政?<br>    开国元勋黎元洪二度出山为何受辱而归?<br>    布贩子曹锟贿选总统只图一乐?<br>    吴佩孚何以成为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第一人?<br>    财神梁士诒为何“要头不要脸”?<br>    章疯子章太炎为何要大闹总统府?<br>    ……<br>    历史镜头摇摇曳曳,那些看不明、看不懂、看不清的珍闻趣事,不登大雅之堂却入酒肆笑谈中,可千万别把豆包不当干粮.把野史不当历史。<br>    在官史煌煌不敢说、不便说、不屑说处,剥去尘封已久的历史面具,透过趣闻、花絮、杂碎的雪泥鸿爪,却窥见了乱世军阀操弄权术的心机最深处。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全镇官兵按照步、马、炮、工程、辎重营的顺序列队后,冯国璋便拿着一张纸卷上了台,他先扫视了一下列队的官兵,随后开始讲话:“我今天来,是和大家说一件要紧的事。大家知道,袁总理是主张君主立宪的,我也是向来赞成君主立宪。但现在独立的省份太多了,要打起来,兵力不敷使用,军饷也没有着落,外国人又不肯借给我们钱。现在隆裕皇太后下了懿旨,说要将国体问题交给国民大会公决,但现在的局势已经是万分危险了,就算我们禁卫军的官兵拼着性命去打,那护卫皇宫和保卫京师的责任又交给谁?”<br>    看到下面已经有动静后,冯国璋赶紧拿出那张纸卷开始念:“现在,总理大臣已经和民军商定了优待条件:皇太后和皇帝的尊号、满族和蒙族的待遇,还有我们禁卫军的一切,一概不动……”<br>    当冯国璋念到“大清皇帝辞位”的时候,队伍里立刻出现了不小的骚动,一些旗兵嘴里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脸上无疑是那种又惊又愕的表情;而一些人干脆就抹开了眼泪。随着冯国璋越往下念,队伍的骚动情况就越严重,很多官兵都已经脱离了原本整齐的队列,开始相互议论并发表白己的意见,其中也不乏愤怒的举动。唯独屹然不动的,是由汉人组成的步队第四标,他们仍旧整齐地列队站着,丝毫不为所动,表现出无动于衷的表情。<br>    冯国璋在念完优待条件后,见队伍已经凌乱,便大声宣布:“我刚才所说的事情,不论官长士兵,有什么话都可以跟我说,你们大家可以推选几个代表,请代表上前五步,由他们代大家申述意见。”<br>    过了一会,队列里走出几个代表。他们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皇太后和皇帝的安全,冯总统(禁卫军的统领当时称总统)是否能够担保?二是禁卫军今后归陆军部编制了,会不会取消?冯总统能不能对此担负完全责任?<br>    冯国璋听后,立刻上台答复说:“两宫的安全,我冯某敢以身家性命担保!并且,我敢担保两宫绝不离开宫禁,仍旧由我们禁卫军照常护卫。至于我们禁卫军,不论我今后调任什么职务、走到任何地方,我保证永远不和你们脱离关系!”<br>    在代表们归队后,队伍的骚动仍旧没有完全平息下来。这时,冯国璋急中生智,他再次跳上高台,大声对下面说:“我还有话跟大家说!”这时,协统姚宝来、王廷桢赶紧对自己的队伍高喊一声:“立正!”<br>    在队伍稍微安定了一点后,冯国璋便大声道:“现在你们不管是目还是兵,赶紧推选出两个人来,今天就发给他们每人一把手枪,并且从今天起就跟随在我的左右,以后不论在家出外,只要发现我和革命党有勾结的情形,准许这两个人立刻把我打死,并且不许我的家属报复。”<br>    旗兵们听了这话后,当场便推选出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步队里的正目(即班长),一个叫福喜,一个叫德禄。两个人来到冯国璋面前,冯国璋对随从幕僚说:“今天就到镇司令部拟两份命令,委派这两个人做本处的副官,领两支手枪,并按每月50两银子支饷”。<br>    这事办好之后,队伍才安静了下来,冯国璋也算是松了口气。他回到镇司令部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只“唉”的长叹了口气,一言不发。情势所逼,冯国璋当时的心情,既觉得自己对不起清廷,又不得不做了袁世凯的驯服工具,毕竟袁世凯对他也是有知遇之恩的啊!<br>    在沉默的气氛中,冯国璋随后便离开了镇司令部。从此后,冯国璋的身边便多了两个拿手枪的旗兵,他们不但跟着冯国璋回煤渣胡同的私宅,而且真的是冯国璋去哪里都跟着,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br>    据称,当时禁卫军的军心确实是不稳的,特别是在宣布优待条件的时候,旗兵们觉得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如果不是冯国璋的灵机一动,当时发生什么事情还真不好说。<br>    清帝退位之后,冯国璋对前朝的官服和官帽都是十分珍重的,他的官帽仍旧挂在客厅的四足帽架上,为了防止落尘,他还特意让人做了一个帽袱子盖在官帽上。冯国璋身后的小辫,也是1912年8月去天津上任直隶都督时才剪掉的。这也许是为了维系禁卫军的军心而有意为之,但一直到冯国璋死,禁卫军也确实没有和冯国璋脱离过关系。<br>    在清帝退位时,禁卫军被改编成陆军第16师,仍旧由冯国璋遥为领制,而且这个师也一直派出一个营给冯国璋作卫队,冯国璋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后来,冯国璋做上了大总统,第16师也分拆成了第15师和第16师,两个师仍旧派出队伍轮流到总统府担任守卫工作。在冯国璋卸任回河间老家后,第16师还派出一个连跟着下去,以示特殊关系。<br>    1919年的10月,冯国璋为了调解15师和16师向陆军部争饷的问题再次返回北京,但不知为何,第16师的师长王廷桢突然以陆军部的命令为借口,把跟随冯国璋这一连的士兵调回。冯国璋十分气愤。
展开
目录
自序<br>北洋魁首:绝世奸雄袁世凯<br>叹机缘:袁世凯发迹之谜<br>袁司马:张謇为何与袁世凯闹翻脸<br>老上司:李鸿章痛斥袁世凯<br>红顶子:袁世凯是否出卖了“六君子”<br>背运时:张之洞取笑袁世凯“无学有术”<br>拔树论:袁世凯玩弄清廷于股掌间<br>手无策:“北京兵变”恐非袁世凯操纵<br>公民团:袁世凯的总统制造记<br>子欺父: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br>滑稽戏:袁世凯关起门来当皇帝<br>愧已晚:袁世凯后悔不听挚友言<br>二陈汤:一剂催命剂要了袁世凯的命<br>临终言:关门皇帝羞愤而终<br>平凡人:袁世凯的衣食住行<br>难奉共主:民国执政何其难<br>好运气:赶鸭子上架的大都督<br>菩萨蛮:黎元洪拒受武义亲王<br>动干戈:黎元洪免了段祺瑞的职<br>夺印记:黎元洪二度出山受辱而归<br>倔老头:段祺瑞的大脾气与真性情<br>小军机:徐树铮为何得到段祺瑞的重用<br>念弥陀:段祺瑞吃斋念佛为那般<br>旧朝恩:王士珍为何对前朝念念不忘<br>终不忘:冯国璋与禁卫军的不解之缘<br>大忽悠:袁世凯愚弄冯国璋<br>难做主:冯国璋南下遇阻<br>吝啬人:冯国璋聚财有道<br>徐阁老:总统来得容易去得快<br>水晶球:徐世昌的为官之道<br>图一乐:曹锟贿选总统与猪仔议员<br>军阀割据:枭雄霸道总有术<br>倪大炮:倪嗣冲炮轰黎元洪<br>假调停:张勋率三千辫子军入京<br>大闹剧:溥仪复位竟然是被胁迫<br>遮住天:张勋敢扇恭亲王的耳光<br>风云变:张勋怒斥老友出卖<br>落幕戏:复辟失败后的余闻<br>阎老西:段祺瑞巧助阎锡山保住地盘<br>冤报冤:徐树铮擅毙陆建章惹上杀身祸<br>非常卒:江苏督军李纯死因成悬案<br>东北王:把握机会的能手张作霖<br>关外人:张作霖作风粗蛮惹人笑<br>摆资格:张作霖为何看不起吴佩孚<br>北秀才:曹锟夸赞吴佩孚金星转世<br>战鼓擂:吴佩孚四照堂点兵<br>望满洲:吴佩孚酒席上折服洋鬼子<br>大红人:给总统擦背也能升官发财<br>错到底:冯玉祥的名字原是将错就错<br>掏炸弹:冯玉祥强逼逊帝溥仪出宫<br>白俄军:张宗昌借以发家的奥秘<br>三不知:狗肉将军张宗昌能屈能伸<br>郭鬼子:郭松龄为何要倒张作霖的戈<br>落水狗:张敬尧督湘三年落荒而逃<br>性本粗:张宗昌附庸风雅笑料多<br>逞辣手:张宗昌枪杀名记林白水<br>幕后人:张宗昌刺人亦遭人刺死<br>冷幽默:让人哭笑不得的韩复榘演说<br>报仇女:五省联帅孙传芳血溅佛堂<br>政坛酱缸:究竟谁是弄潮儿<br>开头难:唐绍仪做上首任内阁总理<br>风波起:唐绍仪为何不辞而别<br>官难做:陆征祥为何被国会轰下台<br>章疯子:章太炎大闹总统府<br>熊凤凰:袁世凯拿住了熊希龄的软肋<br>总统威:朱瑞被袁世凯吓得汗流浃背<br>六君子:复辟小丑也能当“君子”<br>交通系:财神梁士诒要头不要脸<br>杂闻逸事:街谈巷议采时风<br>为官易:都门酒徒笑论京城时政<br>胭脂虎:沈佩贞率女豪杰大闹报馆<br>真荒唐:民国知事考试趣闻多多<br>痴怨男:郑师道纠缠唐群英风波迭起<br>纪念日:民国五年的国庆见闻<br>泥沙下:留东学生人品混杂<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