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的后门在万历桥胡同近南头东侧,菜市场进货大都从这个门进出。记得大约在1962年或1963年夏天,连绵下了很多天雨,其中一次大暴雨使院里成了“湖”,胡同里成了“河”,菜市场的西瓜顺着“河”由南向北一个一个地往外漂浮而过。
万历桥胡同虽不长,但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出北口往左是东四、隆福寺,吃爆肚、买百货、逛庙会,热闹非凡:往右是南小街、环城铁路、朝阳门城楼和城墙以及宽宽的护城河。胡同的南头往右分别相通前炒面、后炒面、大烟筒、小烟筒四条胡同,特别是小烟筒胡同,可以说是北京城里又细又窄的胡同之一,两人相遇需侧身而过。往左侧相通前拐棒、后拐棒胡同,并经石碑胡同又与礼士胡同相通。记得石碑胡同南口东侧是个大宅门,门口西侧分别有一座上马石,有棱有角很光滑,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在那里玩儿。时过50年,这两座上马石依然在那里静静地坐卧着,但却既没了棱角,也没了光滑。石碑胡同南口西侧是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后围墙一直到前炒面胡同,细细的胡同,高高的围墙,绿绿的“爬山虎”,使这个大宅院与前炒面胡同显得那样的神秘诱人。“文化大革命”前夕,这里又成了英国代办处,如今为大企业家杜颖先生的私宅。2008年夏,我有幸陪同卢森堡驻华大使柯意赫先生入内参观,那里所展现的皇城韵味、古宅风采以及杜颖先生的独具匠心,使人心醉神奕,深深领略到古都精华的飘旋魅力。青砖灰瓦,四合院宅,如意雕窗,古色游廊,亭台阁榭,碧水花园,珍品奇物,鸟鸣檀香,让大使先生和我这个所谓的“老北京”流连忘返、感叹不已。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