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的日本文化地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204933
  • 作      者:
    陈祖恩著
  • 出 版 社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这本《上海的日本文化地图》通过极其通俗易懂的形式,将日本与上海的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详尽地介绍给了广大读者。陈教授对日本近现代史非常精通,尤其他还是研究上海近代日本人社会的第一人。本书涵盖了近代日本与上海从最早先的往来一直到现在为止的多方面多角度的内容,说这是了解近现代日中关系最好的书籍之一也不为过。
展开
作者简介
    陈祖恩,祖籍浙江宁波,1949年5月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曾在日本茨城大学、法政大学、神奈川大学等校访学。现为上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外语学院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日关系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刘海粟年谱》(合著)、《海上十闻人》(主编)、《上海通史》(第11卷,合著)、《日本侨民在上海》(合著)、《寻访东洋人——近代上海的日本居留民》、《白龙山人——王一亭》、《上海日侨社会生活史》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上海的日本文化地图》带你寻访之后,会让你觉得,上海,其实离你并不遥远。以地图为引导,人物、故事、文化地标、名宅胜迹、人文习尚,璀璨斑斓,目不暇接。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一定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展开
精彩书摘
    1  “千岁丸”首航上海
        1862年6月3日下午4时,一艘名叫“千岁丸”的三桅西洋帆船缓缓地抵达外滩天文台码头。船上悬挂着三个国家的旗帜,既有上海开埠后近20年来人们早已熟悉的英国米字旗和荷兰三色旗,还有第一次出现在黄浦江上的日章旗。日章旗的图案非常显眼:白色布地,中央是一个象征太阳的红色圆轮。当日寸“日章旗”仅是日本船舶的标志,上海人形象地称其为“太阳旗”。随“千岁丸”抵达上海的,还有51位包括官员、武士、商人在内的日本人,他们身着颇有唐宋古风的青罗色和服,蓄着发髻,有的还佩带着长短武士刀。
        “啊!东洋人来啦!”好奇的上海市民多有围观,并迅速地将消息传遍大街小巷。
        “东洋人,不就是过去的倭人吗?”
        是的,看到那些日本人,不禁令人想起尘封已久的历史。虽然早年宁波是中日交通的门户,但就上海所处的江南吴地而言,早在公元310年,即日本应神天皇41年,就曾有日本人出现,他们是名为阿知使主、都贺使主的父子,专程为寻求江南织工和裁缝而来到吴地。以后,吴地的衣服裁制和蚕丝技术对日本有很大的影响,和服又称“吴服”就是一个例证。而上海记忆中最早的日本人,则是14—16世纪中期“倭寇”对上海的袭扰事件。日本镰仓时代末期,随着幕府权威的衰落,西部地区的一些领主、庄官、地头结伙商人、游人侵扰中国大陆沿海,他们结成的海盗集团,史称“倭寇”。上海史迹中的平倭墓碑(松江府城东门外)、倭井(闵行区诸翟)、倭子坟(浦东)等都是倭寇袭扰上海的历史见证。此后的数百年问,由于日本实行严厉的锁国政策,日本船只和人员被禁止出海航行。在那个漫长的年代,日本只开长崎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被允许进入长崎的也只有中国和荷兰商人。因此,上海人除了到长崎经商外,一般都难见日本人的真面目。
        时隔几个世纪后,当上海人在黄浦江畔重新看到日本人时,因好奇而围观也是自然的。当然,时过境迁,新兴的地理概念与时俱进,上海人开始用“东洋人’的新称呼来专指大洋东邻的日本人。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称呼竟然流传了近百年,至今还留在“老上海”的记忆中。
        那么,“千岁丸”为什么会出现在上海呢?原来,在上海开埠10年后,即1853年7月,锁国的日本也被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将军率领的四艘军舰敲开了国门。虽然也是被迫开国,但日本政府顺应时代潮流,逐步推进西洋化改革,将发展对外贸易纳入“强国富民”的基础。当时,上海开埠后的变化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西洋文明造就的上海都市繁华,令他们赞叹不已。日本人将上海称为亚洲的“欧罗巴”,希望能在离日本最近的地方观摩西洋文明。同日寸,也希望在上海学习国际贸易的通则,考察与中国贸易的具体细节,从而正式开通与中国的贸易之路。
        “千岁丸”原是英国的一艘帆船,载重量为358吨。1862年4月在长崎停泊时被日本政府看中,并以3.4万美元的价格购入,取“可以使用千年的船”之意,命名为“千岁丸”。由于长期锁国,日本当时竟然找不出一名能驾驭西洋船的船长,无奈之下,除了聘请英国人担任船长外,航海员和水手也全是英国人。作为船主的日本人只能扮演乘客的身份。然而,令他们尴尬的不止一处,由于当时中日两国还没有签订贸易协定,他们不得不选择与中日两国都有商贸关系的荷兰国作为第三方,并缴纳不菲的中介费。因此,“千岁丸”上悬挂着的三国旗帜,让上海人看到的是新鲜和好奇,而日本人心中则有几分耻辱和苦涩。
展开
目录
    出版说明
    一套联系上海和世界的书  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  熊月之
    序言  横井裕
    壹  上海与日本:社会文化的历史回顾
    1、“千岁丸”首航上海
    2、日本人最初的上海观感
    3、《中日修好条规》
    4、海上新航路
    5、日本人街的形成
    6、上海日本居留民团
    7、基层组织町内会
    8、土著派与会社派
    9、“一·二八事变”
    10、战时体制
    11、“以德报怨”的遣返政策
    12、没收财产与战争赔偿
    13、10万日本人平安回国
    贰  跨越国境的文化传播与碰撞
    1、最早的日本商店田代屋
    2、“唐行妇”与东洋茶楼
    3、安田老山与《苏州河木桥》
    4、岸田吟香与“玉兰吟社”
    5、三井洋行支店长:山本条太郎
    6、“发明王”丰田佐吉
    7、内山书店:中日文化交流之窗
    8、石井柏亭与上海关专
    9、芥川龙之介的上海之游
    10、鲁迅家的主治医生
    11、横光利一与上海
    12、李香兰与《夜来香》
    13、“真正喜欢中国的人”:冈崎嘉平太
    叁  国际都市的日本文化之窗
    1、日本人社区岁时风俗
    2、六三花园:最大的日本私人花园
    3、新公园(今鲁迅公园)
    4、日本人俱乐部
    5、最早的日本旅馆:东和洋行
    6、最早的日本报纸:《上海新报》
    7、日本商业街的艺术情趣
    8、料亭与艺伎
    9、三角地菜场(虹口市场)
    10、虹口娱乐街
    11、日商的广告文化
    12、海外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13、纺织工厂的企业文化
    14、日本人墓地与火葬场
    肆  东瀛文化的历史遗产
    1、遗存的上海主要日本建玩
    2、“大自呜钟”:至今未消失的上海地名
    3、福民医院:四川北路历史最悠久的大医院
    4、上海自然科学研究所:法租界中的科学“梦园”
    5、西本愿寺上海别院
    伍  新时代的社会文化交流
    1、从民间到官方:中日关系的新发展
    2、虹桥与浦东:新日侨住宅区
    3、东瀛文化的新亮点
    4、世博会日本馆
    5、爱心长存的慈善活动
    6、无偿资金援助的利民工程
    7、全球最大的海外日本人学校
    8、国际都市中的日文新媒体
    9、上海历史散步会
    10、白玉兰奖获得者
    11、企业精英的学术论著
    12、一位创业者的上海体验
    13、喜欢上海的日本人
    14、在上海安度晚年
    陆  附录
    1、大事年表
    2、主要参考书目
    3、旅游地标指南
    4、旅游资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